右眼感染眼弓形蟲病會復發嗎?如何應對?
已正實右眼被感染眼弓形蟲病。想知道那細菌會再度復發嗎?需要帶他去驗血嗎?有無藥物控制或消滅此細菌。病史:2007年才發現右眼不能看清東西,以為近視或懶惰眼。以往診斷治療經過及效果:醫生說無法治療,也無須做身體檢查,惡化機會很低只能用左眼看東西。其它:非常擔心,請求各醫師和專家的幫助,感謝不盡。第一次問題補充:(2007-4-117:14:26)我要知道的是我現在應該怎么做?是否照醫生說的不用做任何檢查且復發機會小。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眼弓形蟲病是由弓形蟲感染眼部引起的疾病。其是否復發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感染程度、自身免疫力、后續接觸病原體情況、治療效果以及個體差異等。 1. 感染程度:若初次感染較嚴重,損害眼部組織較多,復發風險相對較高。 2. 自身免疫力:免疫力強時,能有效抵御病原體,降低復發幾率;反之則易復發。 3. 后續接觸病原體:再次接觸弓形蟲,可能導致復發。 4. 治療效果:治療不徹底,殘留病原體,易引發復發。 5. 個體差異:不同人的基因和體質不同,對疾病的抵抗和恢復能力有別。 總之,對于右眼感染眼弓形蟲病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地判斷是否會復發。應定期復查,關注眼部癥狀,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增強免疫力。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就醫。目前治療眼弓形蟲病的藥物有乙胺嘧啶、磺胺嘧啶、克林霉素等,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2024-12-12 20:0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弓形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眼弓形蟲病大多為先天性感染。 先天感染的眼弓形蟲病主要表現為視網膜脈絡膜炎,此外可伴有眼球震顫、小眼球、瞳孔膜殘存、玻璃體動脈殘存、視神經萎縮及斜視等。 急性弓形蟲病往往發生于胎兒期或出生后不久,國內至今未見急性期眼底改變的報告。臨床上眼科檢查時往往發現已有瘢痕形成,為陳舊性病灶的表現。典型的陳舊病灶多位于黃斑部,約2—3個視乳頭直徑大小,中央部呈灰色或白色,邊緣部有黑褐色色素沉著,病灶邊緣不整齊,常呈鋸齒狀,并有脫色素現象。過去往往診斷為黃斑缺損,其實這是壞死性滲出性炎癥的修復瘢痕。 陳舊病灶附近又可出現再發病灶,有時在赤道部或在另眼發現,也有陳舊病灶內部再發者。急性期往往有白色滲出,病變部位視網膜水腫混濁,輕度隆起,境界不清,同時可見局部血管炎,動靜脈管腔不規則,伴有套袖樣白鞘。玻璃體混濁,有時前房水亦混濁。虹膜后粘連。一般經過2—3月后炎癥逐漸消退,病灶平復。1—2年后轉變為陳舊病灶。重癥患者可導致視網膜剝離、青光眼以及眼內炎而失明。后天感染并發眼部癥狀者很少見,偶可發生局限性滲出性視網膜脈絡膜炎,眼底改變與先天感染的復發病灶相同,有視力下降,血清學反應陽性等。
2015-12-05 14:4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弓形蟲到達眼部的途徑可能為血行感染。因多數病例發生在黃斑部,該部血管分布較密,弓形蟲在毛細血管內容易引起栓塞。反復發作的眼弓形蟲病可能是細胞免疫反應缺陷所致。 眼弓形蟲病臨床表現復雜,應與鉤端螺旋體病、結節病、晶體過敏性眼內炎、交感性眼炎、梅毒、結核、巨細胞包涵體病、囊球菌屬病等相鑒別。 實驗室診斷是本病的重要依據,病原檢查一般較困難。在急性感染期,蟲體在體內大量增殖時,取外周血或視網膜下滲液涂片,固定后用姬氏或瑞氏染色,用光鏡檢查滋養體、假包裹或包囊。或將待檢材料接種于小鼠或雞胚絨尿膜,待弓形蟲繁殖后再作檢查。常用的血清學試驗有:美藍染色試驗、間接熒光抗體法、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皮內試驗等。對于僅有眼部感染而無全身感染的病人,血清抗體滴度往往不高,可檢測房水的抗體滴度。總之,血清學方法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有待提高。 眼弓形蟲病的治療與全身發病者不同,不能僅僅給以抗弓形蟲藥物,應根據發病程度及分型給以不同治療。陳舊病灶不必治療,應嚴密觀察。再發病灶是包囊破裂引起過敏反應或釋放出弓形蟲再次感染,故除了給予抗弓形蟲藥物外,還需給以皮質類固醇制劑。再發病灶消失后1—2年,可加行預防的光凝固術。局限性滲出性病灶可用抗弓形蟲藥物治療。目前最常用的抗弓形蟲藥物是磺胺藥(如磺胺嘧啶)合并乙胺嘧啶。兩藥協同可抑制滋養體的繁殖,但對包囊無作用,故易復發。且乙胺嘧啶對造血器官有毒性,并且有致畸作用,因此婦女孕期一級不用。還可用氯潔霉素或螺旋霉素治療,臨床癥狀可有所改善。此外磺胺甲基異惡唑與甲氧芐胺嘧啶合并使用,效果相當于或優于磺胺嘧啶和乙胺嘧啶,且毒性較低。 弓形蟲感染很普遍,據報道全世界約有5億一10億人有弓形蟲感染。我國楊樹森(1981)在天津進行弓形蟲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陽性率高達28.5%。弓形蟲性視網膜脈絡膜炎在歐美各國約占全部色素膜炎的1/3,是現在明確病因的色素膜炎中發病最高的。日本近年來本病的報告日益增多,約占色素膜炎的10%一20%。我國目前已有多例報告。鑒于弓形蟲病的全球性分布及高發病率,值得引起我國醫務界的高度重視。
2015-12-05 13:5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弓形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眼弓形蟲病大多為先天性感染。 先天感染的眼弓形蟲病主要表現為視網膜脈絡膜炎,此外可伴有眼球震顫、小眼球、瞳孔膜殘存、玻璃體動脈殘存、視神經萎縮及斜視等。 急性弓形蟲病往往發生于胎兒期或出生后不久,國內至今未見急性期眼底改變的報告。臨床上眼科檢查時往往發現已有瘢痕形成,為陳舊性病灶的表現。典型的陳舊病灶多位于黃斑部,約2—3個視乳頭直徑大小,中央部呈灰色或白色,邊緣部有黑褐色色素沉著,病灶邊緣不整齊,常呈鋸齒狀,并有脫色素現象。過去往往診斷為黃斑缺損,其實這是壞死性滲出性炎癥的修復瘢痕。 陳舊病灶附近又可出現再發病灶,有時在赤道部或在另眼發現,也有陳舊病灶內部再發者。急性期往往有白色滲出,病變部位視網膜水腫混濁,輕度隆起,境界不清,同時可見局部血管炎,動靜脈管腔不規則,伴有套袖樣白鞘。玻璃體混濁,有時前房水亦混濁。虹膜后粘連。一般經過2—3月后炎癥逐漸消退,病灶平復。1—2年后轉變為陳舊病灶。重癥患者可導致視網膜剝離、青光眼以及眼內炎而失明。后天感染并發眼部癥狀者很少見,偶可發生局限性滲出性視網膜脈絡膜炎,眼底改變與先天感染的復發病灶相同,有視力下降,血清學反應陽性等。 弓形蟲到達眼部的途徑可能為血行感染。因多數病例發生在黃斑部,該部血管分布較密,弓形蟲在毛細血管內容易引起栓塞。反復發作的眼弓形蟲病可能是細胞免疫反應缺陷所致。 眼弓形蟲病臨床表現復雜,應與鉤端螺旋體病、結節病、晶體過敏性眼內炎、交感性眼炎、梅毒、結核、巨細胞包涵體病、囊球菌屬病等相鑒別。 實驗室診斷是本病的重要依據,病原檢查一般較困難。在急性感染期,蟲體在體內大量增殖時,取外周血或視網膜下滲液涂片,固定后用姬氏或瑞氏染色,用光鏡檢查滋養體、假包裹或包囊。或將待檢材料接種于小鼠或雞胚絨尿膜,待弓形蟲繁殖后再作檢查。常用的血清學試驗有:美藍染色試驗、間接熒光抗體法、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皮內試驗等。對于僅有眼部感染而無全身感染的病人,血清抗體滴度往往不高,可檢測房水的抗體滴度。總之,血清學方法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有待提高。 眼弓形蟲病的治療與全身發病者不同,不能僅僅給以抗弓形蟲藥物,應根據發病程度及分型給以不同治療。陳舊病灶不必治療,應嚴密觀察。再發病灶是包囊破裂引起過敏反應或釋放出弓形蟲再次感染,故除了給予抗弓形蟲藥物外,還需給以皮質類固醇制劑。再發病灶消失后1—2年,可加行預防的光凝固術。局限性滲出性病灶可用抗弓形蟲藥物治療。目前最常用的抗弓形蟲藥物是磺胺藥(如磺胺嘧啶)合并乙胺嘧啶。兩藥協同可抑制滋養體的繁殖,但對包囊無作用,故易復發。且乙胺嘧啶對造血器官有毒性,并且有致畸作用,因此婦女孕期一級不用。還可用氯潔霉素或螺旋霉素治療,臨床癥狀可有所改善。此外磺胺甲基異惡唑與甲氧芐胺嘧啶合并使用,效果相當于或優于磺胺嘧啶和乙胺嘧啶,且毒性較低。 弓形蟲感染很普遍,據報道全世界約有5億一10億人有弓形蟲感染。我國楊樹森(1981)在天津進行弓形蟲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陽性率高達28.5%。弓形蟲性視網膜脈絡膜炎在歐美各國約占全部色素膜炎的1/3,是現在明確病因的色素膜炎中發病最高的。日本近年來本病的報告日益增多,約占色素膜炎的10%一20%。我國目前已有多例報告。鑒于弓形蟲病的全球性分布及高發病率,值得引起我國醫務界的高度重視。
2015-12-05 08:3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眼弓形體病患者平常在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知道運動量多少最合適運動前最好先熱身更不宜做過激烈的運動適宜做些簡單的有助于血液循環的運動如:體操臺球等等之類運動對眼弓形體病患者的病情都是很好的。
2015-12-04 18:4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