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氣滯血瘀是中醫常見的病理狀態,多由情志不暢、外邪侵襲、勞傷久病、年老體弱等引起。可導致多種不適,如疼痛、腫塊、面色晦暗等。 1.情志不暢:長期焦慮、抑郁、憤怒等不良情緒,會影響氣機運行,導致氣滯血瘀。 2.外邪侵襲:寒邪、濕邪等侵入人體,阻礙氣血流通,形成氣滯血瘀。 3.勞傷久病:過度勞累或久病損傷正氣,氣血運行無力,易出現氣滯血瘀。 4.年老體弱:隨著年齡增長,臟腑功能衰退,氣血運行遲緩,易產生氣滯血瘀。 5.跌撲損傷:外傷導致局部氣血瘀滯,也可能引發氣滯血瘀。 總之,氣滯血瘀會給身體帶來諸多不良影響,若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通過中藥調理、針灸、推拿等方法改善氣血運行。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血府逐瘀丸、復方丹參片、逍遙丸等藥物。但用藥需遵醫囑。
2024-12-12 11:1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氣滯血瘀體質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與情緒,飲食,年齡,環境,疾病等諸多因素有關.例如:1,情緒抑郁,緊張,性格內向,有不順心的事都埋在心里,郁結日久,影響氣血運行.2,嗜食油膩,甜食,血脂過高,或飲食過咸,或飲水不足,均能使血液過分黏稠,導致氣血運行不暢.3,氣虛,陽虛體質,推動功能減退,導致氣血運行遲緩或淤積.4,生活環境寒冷,血管長期痙攣,血行遲緩或凝滯于微血管.5,缺少運動鍛煉,心肌收縮力減弱,氣血運行遲緩.6,近代研究發現,各種慢性炎癥引起局部組織郁血,水腫,粘連,或病理產物停積于局部,影響氣血運行.建議可以通過中醫中藥進行調理一下,在生活上,應保持愉快的情緒,有助于改善氣血運行,避免大怒,驚恐,憂思等不良的情緒對氣血運行的影響.堅持體育活動,運動量因人而異,每次運動鍛煉應達到微微出汗的程度.體內的水分通過呼吸,皮膚蒸發和大小便排除,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可是血液中水分減少,導致血粘度增高,血行緩慢.
2015-12-03 18:2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