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胃癌術后有哪些注意事項
我老伴在年輕的時候胃就不怎么好,當時家里經濟條件也不怎么好,所以就沒有好好治療過,只是在胃疼的時候就會吃一些胃藥,前些日子,我老伴胃疼得受不了,所以就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胃癌,目前已經做了手術,我想咨詢下術后要注意的一些事項。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胃癌術后要注意飲食調整、傷口護理、定期復查、心理調適、適當運動等。 1.飲食調整:術后初期以流食為主,如米湯、菜湯等,逐漸過渡到半流食、軟食。避免辛辣、油膩、生冷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如魚肉、蛋類、新鮮蔬果。 2.傷口護理:保持傷口清潔干燥,避免沾水和感染。按時換藥,觀察傷口有無紅腫、滲液等異常。 3.定期復查:遵醫囑定期進行胃鏡、血常規、腫瘤標志物等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處理。 4.心理調適:患者可能會有焦慮、抑郁等情緒,家屬要多陪伴、鼓勵,患者自身也要積極調整心態。 5.適當運動:根據身體恢復情況,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散步、太極拳等,增強體質。 總之,胃癌術后的恢復需要患者和家屬共同努力,注意各方面的細節,以提高生活質量,促進康復。
2024-12-11 21:2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患者胃癌術后,建議患者運用針對腫瘤細胞類型的中藥進行鞏固治療,前期首先緩解患者身體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進而來控制腫瘤大小跟預防癌細胞進一步發展,治療期間注意生活跟飲食方面,相結合達到更明顯療效。
2015-12-04 09:5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1、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預防早期出血、血容量不足引起的脈數及血壓下降2、病人取平臥位,6小時后如血壓平穩取半臥位,保持腹肌松弛,減輕疼痛,利于呼吸和循環。3、鼓勵病人深呼吸,協助病人徘痰,減少術后肺部并發癥。4、術后每半小時測血壓、脈搏1次,至病情穩定。并觀察病人神志、體溫、呼吸等,防止發生休克。5、術后禁飲食,至腸鳴音恢復、肛門排氣后,夾閉胃管試驗飲水,如無腹脹、腹痛,可拔除胃管,飲少量水。次日進少量流質飲食,每次50-80ml.第3日增至每次100-150ml,每日4-5次,若無腹脹腹痛等不良反應,第4日半流質,不食牛奶等,注意少量多餐。6、禁食期注意補液,對有貧血及低蛋白血癥者應間斷輸血。7、行胃腸減壓,以減輕胃腸道壓力,減少胃內容物對吻合口的刺激,減輕胃內張力,預防吻合口水腫,促進吻合口愈合。正確連接減壓裝置:腹腔引流管接無菌負壓吸引器,排氣管接負壓吸引器時應打開活塞,以免形成腹腔死腔,致使引流液不易流出。嚴密觀察引流液顏色、性質及量,并認真記錄。一般24小時引流液量在200ml左右,為血漿樣淺紅色滲出液。如手術當日在短時間內有鮮紅血樣液體流出,量在300~500ml左右,且脈速、血壓下降、面色蒼白,應考慮有出血傾向,及時報告醫生。有阻塞時或側孔吸住胃壁,及時糾正,以免影響減壓效果。可用少量溫鹽水沖洗,必要時應重新放置。每2小時用N5沖洗胃管,每次不得超過20ml,并相應抽出。8、鼓勵病人早日下床活動。一般術后第1日可坐起,第2日可床邊活動,第3日可室內活動。早期活動可增加腸蠕動,促進消化功能早日恢復。9、病人飲食恢復正常之后,應盡量補充一些抗癌物質的攝入,如新鮮蔬菜等,也可以服用蟲草人參等物補充元氣,但是要注意癌癥患者不適宜服用整棵人參,人參容易上火而且成份比較復雜,最好是能服用里面專門的抗癌分子,如Rg,Rh等,其中尤以含量為16.2%的人參皂苷Rh2(護命素)的抗癌活性最強,在手術后服用既可以鎮痛消炎,促進傷口愈合,又能防止癌細胞的復發與轉移。
2015-12-04 03:1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術后注意鞏固治療,中醫為佳,增強術后受損體質,有效防止復發轉移。另外飲食上注意多食清淡蔬菜之類的,禁忌辛辣生冷刺激性的食物。
2015-12-03 20:0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建議手術后采用中醫動態的療法服用中草藥綜合治療全面調養,提高免疫力,有效的控制病情發展,調整陰陽平衡,達到完全康復的目的
2015-12-03 19:1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是胃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世界上胃癌發病率約17. 6/10萬,據統計占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首位,在全身癌腫中占第三位。男性居多,男女患者比例為2~3:1。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據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的統計,42%的胃癌患者在我國,其原因可能與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等因素有關。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在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比南方地區明顯為高。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男女發病率之比為2:1。由于飲食結構的改變、工作壓力增大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現年輕化傾向。胃癌可發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數以上發生于胃竇部,胃大彎、胃小彎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絕大多數胃癌屬于腺癌,早期無明顯癥狀,或出現上腹不適、噯氣等非特異性癥狀,常與胃炎、胃潰瘍等胃慢性疾病癥狀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國胃癌的早期診斷率仍較低。胃癌的預后與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組織類型、生物學行為以及治療措施有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