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左腿脫位術后左腿長且好動帶支架有影響嗎
寶寶是左腿脫位,快兩歲時做的手術,現在快一年了,術前是左腿比右腿短,現在左腿比右腿長2厘米左右,現在快3歲了她帶支架總是好動(走路),不知道是否有引象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寶寶左腿脫位手術后左腿長度變化且好動帶支架可能會有一定影響,比如影響恢復效果、導致支架移位、增加心理負擔、影響肌肉發育、可能引起疼痛等。 1. 影響恢復效果:術后骨骼和關節需要穩定的環境來愈合,如果寶寶過于好動,可能會干擾正常的恢復進程。 2. 導致支架移位:頻繁的活動可能使支架位置發生改變,無法起到應有的固定和矯正作用。 3. 增加心理負擔:長時間佩戴支架又好動,可能會讓寶寶感到煩躁和焦慮。 4. 影響肌肉發育:不均衡的活動可能導致左腿和右腿肌肉發育不平衡。 5. 可能引起疼痛:過度活動可能會牽拉手術部位,引發疼痛和不適。 家長要密切關注寶寶的情況,盡量引導寶寶在佩戴支架期間減少過度活動,定期帶寶寶復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調整治療方案。
2024-12-11 19:4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比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后脫位多見,出生時即存在,女多于男,約6:1,左側比右側多一倍,雙側者較少。主要由于髖臼、股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肌肉先天性發育不良或異常,導致關節松弛,半脫位或脫位,此外,胎兒在子宮內位置不正常,髖關節過度屈曲,也易致本病,另外遺傳因素也較明顯。強調早期治療,嬰幼兒期治療最佳,年齡越大效果越差,一般認為2-3歲后治療,即使非常成功,致35歲后將發生髖關節痛,因此強調新生兒普查,及時診治獲得痊愈。
2015-12-03 19:1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比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此外,胎兒在子宮內位置不正常,髖關節過度屈曲,也易致本病。強調早期治療,嬰幼兒期治療最佳,年齡越大效果越差,一般認為2-3歲后治療,因此強調新生兒普查,及時診治獲得痊愈。
2015-12-03 13:3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比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此外,胎兒在子宮內位置不正常,髖關節過度屈曲,也易致本病。強調早期治療,嬰幼兒期治療最佳,年齡越大效果越差,一般認為2-3歲后治療,因此強調新生兒普查,及時診治獲得痊愈。及時去看看吧。
2015-12-03 13:2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一種較常見的髖關節畸形。特點是嬰兒在出生時,多數為部分或少數全部股骨頭脫出髖臼。病變累及髖臼、股骨頭、關節囊和髖關節周圍的韌帶和肌肉。本病有兩種類型,即典型性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和畸胎性髖關節脫位。后者極少見,為胚胎器官生長時的畸形性疾病,常合并其他部位畸形如先天性、多發性關節攣縮癥,先天性脊椎半椎體畸形等。典型性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可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變,輕者僅為髖關節松弛、不穩,重者有半脫位或完全脫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