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能否被徹底治愈?
專門治白塞病的醫院,我弟弟他的皮膚就爛了一塊,把我們都嚇壞了,最后帶他去看病,醫生說是白塞病,我也上網查了一下好像這個病好麻煩的,很難醫治。請問專家白塞病能根治嗎?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白塞病是一種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感染、免疫等因素有關。目前,白塞病難以根治,但通過規范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緩解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疾病原理:白塞病會導致血管炎癥,影響多個器官和系統,如口腔、皮膚、眼睛、關節、血管等。 2. 癥狀表現:常見癥狀有反復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皮膚紅斑、眼部炎癥、關節疼痛等。 3. 診斷方法:通常結合癥狀、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炎癥指標)、影像學檢查等綜合判斷。 4. 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秋水仙堿、沙利度胺、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等。 5. 生活注意: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勞累、感染,戒煙戒酒,均衡飲食。 雖然白塞病根治較難,但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遵循醫囑,注意生活調養,能較好地控制病情,減少復發,盡可能維持正常生活。
2024-12-11 16:4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1、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多開窗戶,注意空氣流通,對預防白塞氏病十分重要。 2、飲食起居生活有規律,杜絕不良生活衛生習慣,是常見的預防白塞氏病的方法。避免加班,特別是熬夜,勿過度勞累。平時養成心平氣和的習慣,不生氣發怒、消除不良刺激。 3、為有效預防白塞氏病大家飲食宜清淡,禁辛辣溫燥、肥甘油膩食物,禁煙酒;盡量少吃刺激性調味品,如辣椒、醋、姜、蔥、八角、咖喱等;少吃油煎食物,如炸排骨、炸雞腿之類,和其他太過粗糙堅硬的食物;多食綠豆、西瓜、冬瓜及新鮮蔬菜、水果,少量多餐。這些都是常見的預防白塞氏病的方法。 4、口腔潰瘍者應停止使用牙刷,改用瀨口液或淡鹽水,也是常見的預防白塞氏病的方法。選用兩種以上交替使用,增加瀨口次數,不食用過熱過燙、硬、有刺激性食物;口腔潰瘍嚴重時應以流食或流食為宜,以免損害創作面。
2015-11-27 18: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為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指復發性口腔潰瘍,陰部潰瘍和眼色素膜炎的三聯征.以后認識到系一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多系統多器官尚無有效的根治方法.治療目的在于緩解癥狀減少臟器受損.對無重要臟器受累者,以秋水仙堿為首選藥物,對有內臟受累尤其有眼病變影響視力者多需聯合用藥. 1.秋水仙堿:此藥有抗趨化作用,用于防止潰瘍,虹膜炎,滑膜炎及靜脈炎.每次0.5mg,每日2~3次.毒性反應有骨髓受抑制,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瀉與便秘等. 2.腎上腺皮質激素:一般用強的松30~40mg,每日1次口服,對重癥可靜脈滴注氫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待癥狀緩解后改為口服.腎上腺皮質激素雖可使口腔潰瘍及關節炎癥狀緩解,但減量或停藥后病情往往復發.對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多難治愈. 3.免疫抑制劑:免疫抑制劑對重癥色素膜炎50mg,每日3次或200mg,靜脈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使用時應注意白細胞下降,消化道不良反應及脫發等副作用.近年來試用環孢霉素A(CycosyrinA)對眼疾患有一定療效.對其他系統損害療效不夠明顯.每次125~300mg,每日工1次,3個月為1療程.雷公藤甙,每次30mg,每日3次.有白細胞下降,血小板減少,食欲不振,閉經,精子減少等副作用.也可用瘤克寧,氨甲喋呤等免疫抑制劑.
2015-11-27 18:1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在治療白塞病的過程中,除了藥物、理療等治療方法外,結合正確的飲食、運動等輔助療法,能更好的治療疾病。白塞氏病患者不宜吃牛肉,羊肉,狗肉,驢肉及姜,蔥,蒜,辣椒等辛辣刺激之品,煙酒能助溫釀熱,所以應戒煙忌酒。患病期間,尤其是口腔潰瘍較重時,不能吃過硬或溫度過高的食物,以免損害創面。應以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為宜。在飲食起居中保持常度,生活有規律,杜絕不良的生活,衛生習慣,避免加班熬夜,切勿過度勞累,戒煙忌酒,并養成飯后嗽口刷牙的良好的衛生習慣
2015-11-27 16:5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白塞病? 白塞病(Behcet'sdisease),又稱白塞綜合征(S-S)、貝赫切特綜合征、口一眼一生殖器三聯征等。是一種以血管炎為病理基礎的多系統疾病。口腔、眼、生殖器、皮膚為本病的好發部位,可累及多個系統,病情呈反復發作和緩解交替,部分患者遺留視力障礙,少數因內臟受損可危及生命,大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因土耳其眼科醫生Hulusi Behcet于1937年首先報道而命名之。以口腔潰瘍為最基本的病損,發生率達100%。皮膚病損、生殖器潰瘍、眼疾發生率分別為90%、80%、40%左右。此外,關節以及心血管、神經、消化、呼吸、泌尿等多系統的病變,雖發生概率較小,但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其發病原因與免疫、遺傳、微循環障礙等有關,現代西醫學尚無理想控制病情的藥物。BD在地中海沿岸、中東及遠東地區(中國、日本、朝鮮)發病率較高,20~40歲男性多見,在英美等國女性患者比例較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