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歲患遺傳性小腦共濟失調 5 年,德巴金無效咋辦
今年我20歲了,5年前因走路不穩去了幾家醫院檢查,查后說是遺傳性小腦共濟失調。然后就開了一種叫德巴金的要,我吃了2.3個月后。沒有什么效果。后加重。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遺傳性小腦共濟失調是一種神經系統遺傳性疾病,主要影響平衡和協調能力。治療方法多樣,包括藥物治療、康復訓練等。但個體差異較大,治療效果因人而異。以下為您詳細介紹。 1.疾病原理:遺傳性小腦共濟失調是由于基因突變導致小腦神經元受損,影響神經信號傳遞,從而出現運動協調障礙。 2.常見癥狀:行走不穩、動作笨拙、言語不清、眼球震顫等。 3.藥物治療:可使用丁螺環酮、加巴噴丁、氯硝西泮等藥物,但需遵醫囑。 4.康復訓練:包括平衡訓練、步態訓練、力量訓練等,有助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5.心理支持:患者可能因疾病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心理疏導很重要。 6.生活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避免勞累。 遺傳性小腦共濟失調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患者、家屬和醫生共同努力?;颊邞3址e極的心態,配合治療和康復訓練,以提高生活質量。
2024-12-11 19:4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因為這是自體顯性遺傳疾病,所以若父母一方有小腦萎縮癥,則其子女不分性別都將有50%機率罹患此病。若其子女未受遺傳,則其下一代也不會因遺傳而罹患此病。在肌力沒有減退的情況下,肢體運動的協調動作失調,不平穩與不協調,稱為共濟失調。機體任何一個簡單的運動必須有主動肌、對抗肌、協同肌、固定肌四組肌肉的參與才能完成,并有賴于神經系統的協調與平衡。脊髓后索的薄束與楔束貫穿脊髓之全長,薄束傳導軀干下段與兩下肢的深感覺,楔束傳導軀干上段與兩上肢的深感覺。從后索發出的纖維在延髓交叉,經對介的丘腦而到大腦皮質,后束傳導肌肉、關節與肌腱的深感覺、肢體在空間中的位置、肢體運動的力與范圍的沖動、以及部分感覺與兩點鑒別感覺。前旋系統向心傳導平衡信息,引起平衡反應。小腦是維持軀體平衡、共濟運動和肌張力的重要中樞。這些結構的功能又都是在大腦皮質的統一控制下完成的。深感覺、前旋系統、大腦和上腦的病損均可發生共濟失調,分別稱為感覺性、前旋性、小腦性和大腦性共濟失調。
2015-11-27 22:2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