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臍疝和腹股溝疝氣如何處理
醫生你好,我家寶寶是早產兒7個多月我就生下他上月發現肚臍眼向上突出就用一元錢壓住現在發現左側腹股溝上面有一塊突起來用手按按就有咕嚕嚕的聲音按下去就軟了!今天去醫院看醫生說小脹氣說等大點開刀寶寶拉屎也不好拉要用很大的力氣一用力就突出現在不知道怎么辦要是到4歲開掉那這段時間對寶寶會不會不好請醫生解答謝謝醫生我現在真的很急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早產兒出現臍疝和腹股溝疝氣,家長不必過于驚慌。這兩種疝氣在嬰幼兒中較為常見,多因先天發育不完善所致。治療方法包括觀察等待、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等。 1. 疾病原理:臍疝是由于臍環未完全閉合,腹腔內容物通過薄弱處突出。腹股溝疝氣則是由于腹股溝區腹壁存在薄弱環節,腹腔內腸管等經此突出。 2. 保守治療:對于癥狀較輕、年齡較小的患兒,可先采取保守治療。如使用疝氣帶,但需注意正確佩戴方法和時間。 3. 日常護理:要避免孩子劇烈哭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壓的情況。保持大便通暢,合理喂養。 4. 觀察要點:密切觀察疝氣突出的情況,如突出物能否回納,有無紅腫、疼痛等異常。 5. 手術時機:如果疝氣頻繁突出、不能回納或出現嵌頓,應及時手術。一般 1 歲以后,若疝氣仍未自愈,可考慮手術治療。 總之,對于早產兒的疝氣問題,家長要重視但不要過度焦慮。定期帶孩子復查,根據醫生建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2024-12-12 05:1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一般癥狀:站立時突出,仰臥后消失,按壓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頓疝,絞窄疝則有疼痛感且很難推回腹腔.小腸疝若任其發展極易發生粘連和嵌頓,因此應及早接受治療.
2015-11-27 05:4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你好,一般癥狀:站立時突出,仰臥后消失,按壓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頓疝,絞窄疝則有疼痛感且很難推回腹腔.小腸疝若任其發展極易發生粘連和嵌頓,因此應及早接受治療.
2015-11-27 05:1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疝氣,即人體組織或器官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間隙、缺損或薄弱部位進入另一部位。俗稱“小腸串氣”,有臍疝、腹股溝直疝、斜疝、切口疝、手術復發疝、白線疝、股疝等。疝氣多是因為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過肥、用力排便、婦女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原因引起。治療的話就需要首先查明確診屬于哪種疝氣、如果才可以制定相關的治療措施、一般這個年齡段的話就需要手術修補才可以的。保守治療相關都不是很理想的、
2015-11-27 00:4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關于疝,自古以來中醫就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成書于戰國時期,并秦漢以來歷代多有增補疏注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一書中已有疝的記載,如《素問·骨空論》篇中就有沖疝﹑狐疝﹑頹疝﹑厥疝﹑瘕疝﹑貴疝﹑癃疝等種疝的記載,并指出督脈為病.后至清代,所編著的《類證治載》中,對于疝更有描述:“疝氣者,小腹墜痛,控引睪丸,見證于肝,而有原于任脈.故經謂:任脈為病,男子內經七疝,女子帶下瘕聚.經言七疝:沖﹑狐﹑癲﹑厥﹑瘕﹑癃也.”意思是說疝患者的下腹墜痛,并牽制睪丸作痛,認為疝的發病與肝病相關,并原于任脈失常.任脈在中醫學上屬于奇經八脈,是一條起于小腹內,下出于會陰部,向前進入陰毛部,沿著腹﹑胸﹑﹑頸部的正中線上行,至下唇中央分為兩支,環繞口唇,經面部至眼眶下的經絡.任脈致病,男子可形成七種疝:沖疝﹑狐疝﹑厥疝﹑癲疝﹑瘕疝﹑貴疝﹑癃疝;而女子疝則稱為帶下瘕聚.《類證治載》一書中對于疝的認識與《黃帝內經》的說法大同小異,所不同的只是《黃帝內經》將疝之為責于督脈,并列頹疝而列有癲疝而已.中醫對于疝的認識與西醫雖然難于完全對應,但中醫畢竟有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并早于西醫千年以.此外,歷代中醫對于疝的認識均有所發揮,并有一些治療方案和預防措施.中醫所說的七種疝,它們究竟相當于西醫的何種疝,有的還需在進一步考證和探討,從臨床上看,有的中醫劃歸疝者,在西醫上并不屬于疝氣的范疇.本書就比較常見的狐疝﹑水疝﹑血疝﹑癲疝等四種疝,從中醫角度予以扼要介紹.
2015-11-26 09:1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