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老年人厭氧菌性肺炎的治療藥物包括抗生素、止咳祛痰藥等。常見的有甲硝唑、克林霉素、頭孢西丁、氨溴索、氨溴特羅。治療時需綜合考慮患者病情、身體狀況等。 1. 甲硝唑:對大多數厭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是治療厭氧菌感染的常用藥物。但使用時可能會引起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 2. 克林霉素:對厭氧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副作用相對較少,可能有皮疹等過敏反應。 3. 頭孢西丁:屬于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對厭氧菌有一定療效,需注意過敏反應。 4. 氨溴索:可促進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癥狀,副作用較輕微。 5. 氨溴特羅:兼具止咳祛痰作用,能緩解咳嗽、咳痰等癥狀。 老年人厭氧菌性肺炎的治療藥物選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同時,患者在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加強營養,以促進康復。
2025-01-08 06:1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控制感染老年人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率變化比較大。糖尿病患者肌內注射藥物吸收不穩定,老年人胃酸缺乏和胃腸功能改變,口服藥物吸收不穩定。因此,對老年肺炎患者主張靜脈給藥。50歲以上患者腎功能逐漸減退,血清肌酐含量也不足以反映腎功能損害程度。衰老、吸煙、藥物的攝入、飲食以及健康等諸因素對老年人藥物代謝都有很大影響,老年人由于內臟血流減少使內廓清率高的藥物的清除下降。這些因素在選定抗生素之前都應加以考慮。抗厭氧菌藥物的選用應依據細菌培養和藥敏測定的結果。但由于肺部厭氧菌感染常為混合感染,厭氧菌常與兼性厭氧菌或需氧菌同時存在且生長緩慢,致病厭氧菌的分離和藥敏試驗常被延緩。因此可根據感染發生分析可能性最大的致病菌選擇抗菌作用強、毒性低、具有藥動學特點的藥物。抗菌療程一般為8~12周,直至臨床癥狀完全消失、X線顯示炎癥病變及膿腔完全消散、僅殘留條索狀纖維陰影為止。
2015-11-25 04:3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抗菌消炎治療,如使用青霉素來抗菌治療、安溴索、氨茶堿等。還可吃些肺寧口服液。對癥處理加用止咳化痰定喘的藥物。遵醫囑使用抗生素。
2015-11-24 15:5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1.控制感染老年人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率變化比較大。糖尿病患者肌內注射藥物吸收不穩定,老年人胃酸缺乏和胃腸功能改變,口服藥物吸收不穩定。因此,對老年肺炎患者主張靜脈給藥。50歲以上患者腎功能逐漸減退,血清肌酐含量也不足以反映腎功能損害程度。衰老、吸煙、藥物的攝入、飲食以及健康等諸因素對老年人藥物代謝都有很大影響,老年人由于內臟血流減少使內廓清率高的藥物的清除下降。這些因素在選定抗生素之前都應加以考慮。抗厭氧菌藥物的選用應依據細菌培養和藥敏測定的結果。但由于肺部厭氧菌感染常為混合感染,厭氧菌常與兼性厭氧菌或需氧菌同時存在且生長緩慢,致病厭氧菌的分離和藥敏試驗常被延緩。因此可根據感染發生分析可能性最大的致病菌選擇抗菌作用強、毒性低、具有藥動學特點的藥物。抗菌療程一般為8~12周,直至臨床癥狀完全消失、X線顯示炎癥病變及膿腔完全消散、僅殘留條索狀纖維陰影為止。 (1)青霉素類:青霉素對厭氧球菌、產氣莢膜桿菌等厭氧菌的作用強,而對脆弱擬桿菌和少數梭桿菌的作用弱。但有人發現,在混合肺部感染中,即使存在脆弱擬桿菌,用青霉素也能治愈,可能系其他細菌被消滅后,機體防御機制就能清除脆弱擬桿菌。一股情況下,青霉素為所有厭氧菌(脆弱擬桿菌除外)感染的首選藥物。劑量要大些,最大劑量可用2000萬U/d,分次靜滴。 ①羧芐西林(羧芐青霉素):大劑量時對脆弱擬桿菌的作用較青霉素G為強,且血藥濃度較高,臨床應用的療效較好。一般劑量5~20g/d,1~2次/d;嚴重感染時可達20~40g/d。
2015-11-24 12:4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1.常規治療凡病變局限,經檢查可以手術者,盡量爭取開腹探查,行根治術,必要時術前、術后化療,術后輔助化療和(或)放療。經探查不能切除者,可行姑息手術(如膽管減壓引流或胃空腸吻合術等),以緩解黃疸梗阻等癥狀,術后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病變雖局限,但已不可能行探查術,則采用放療及化療等藥物綜合治療。病變廣泛,以化療、中醫中藥、生物反應調節劑等藥物治療為主,必要時局部放療。晚期,一般情況差的,則不宜化療,以支持治療,對癥處理及其他藥物治療,有疼痛則止痛處理。根治術后輔助化療,以術后3周左右,無手術合并癥時可開始,一般每間隔3個月行1療程,共3個療程。 (1)外科治療:早期手術切除是治療胰腺癌最有效措施,但已有臨床癥狀、經過檢查確診者多屬晚期胰腺癌,手術切除率只有10%~20%。手術方式有下列幾種: ①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腸切除術。 ②保留幽門的胰、十二指。 ③擴大根治術。 ④胰體、尾部切除術。 ⑤姑息性手術。 (2)放療:隨著放療技術不斷改進,胰腺癌放射治療的療效有明顯提高,常可使癥狀明顯改善,存活期延長。可進行術中、術后放療,佐以化療。對無手術條件者可做高劑量局部照射及放射性核素局部植入照射。 (3)化學治療:盡管胰腺癌早期診斷有困難,切除率低,對放、化療不敏感,但適時的使用手術、放療、化療、生物反應調節劑、激素等綜合治療,包括術前、術中、術后放療或化療。不能切除的局限晚期病人的放療和(或)化療及其他藥物治療等,所取得的效果比單一治療手段為優,且有可能延長生存期。 一些化療藥物增加放射線的敏感性,其中以SF11及其衍生物F1207、優福定片(UFT)等較為常用,因之對不能切除的局限性晚期胰腺癌及已切除的病例,用SFU加放療,可取得一定效果。
2015-11-24 12:0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