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B超顯示肝右葉血管瘤變化,如何應對?
B超報告單:96年3月28日:肝臟左葉厚3.9cm,右葉厚12.7cm,于肝右前葉顯示3.0cm×2.2cm類圓形較強回聲區,邊界銳利,內部回聲呈網狀,后方回聲增強。診斷:肝右葉血管瘤。96年8月12日:肝臟左葉厚4.6cm,右葉厚14.0cm,于肝右葉顯示一大小約3.7cm×2.2cm較強回聲區,邊界清,內光點欠均勻,后方回聲略增強。診斷:肝右葉血管瘤。97年3月17日:肝臟左葉厚3.8cm,右葉厚9.1cm,于肝右葉顯示一大小約3.2cm×3.8cm密集較強回聲區,邊界清,內光點欠均勻,后方回聲無明顯改變。診斷:肝右葉血管瘤。98年8月19日:肝臟左葉厚4.6cm,右葉厚10.7cm,于肝右葉顯示一4.2cm×2.1cm×3.3cm較強回聲區,形態不規則,邊界清,內光點欠均勻,余肝實質回聲均勻。診斷:肝右葉血管瘤。01年7月25日:肝臟左葉厚4.3cm,右葉厚10.6cm,于肝右前葉可見5.5cm×5.4cm類圓形強回聲光團,邊界銳利,內部回聲呈網狀。診斷:肝右葉血管瘤。03年10月17日:肝臟左葉厚4.8cm,右葉厚11.8cm,于肝右前葉可見5.6cm×4.2cm×6.0cm較強回聲區,邊界清,形態不規則,內部回聲不均勻,后方回聲無明顯改變,余實質回聲均勻、細小,肝靜脈顯示清晰,走行、內徑正常,肝內膽管未見擴張。診斷:肝右葉血管瘤。07年8月23日:肝臟左葉厚3.8cm,右葉厚11.3cm,于肝右前葉可見7.5cm×5.0cm類圓形較強回聲區,邊界清,內部呈網狀,后方回聲無改變,余實質回聲均勻、細小,肝靜脈顯示清晰,走行、內徑正常,肝內膽管未見擴張。診斷:肝右葉血管瘤。08年8月09日:肝臟左葉厚4.9cm,右葉厚10.6cm,于肝右葉可見7.4cm×6.3cm類圓形較強回聲區,邊界清,內部呈網狀,后方回聲無改變,余實質回聲均勻、細小,肝靜脈顯示清晰,走行、內徑正常,肝內膽管未見擴張。診斷:肝右葉占位性病變,考慮:血管瘤。10年5月22日:肝臟左葉厚5.0cm,右葉厚11.8cm,于肝右葉可見8.6cm×5.2cm類圓形較強回聲區,邊界清,內部呈網狀,后方回聲無改變,余實質回聲均勻、細小,肝靜脈顯示清晰,走行、內徑正常,肝內膽管未見擴張。診斷:肝右葉占位性病變,考慮血管瘤。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肝血管瘤是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一般無癥狀。對于多次B超顯示其大小和形態有變化的情況,需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如血管瘤的大小、生長速度、癥狀、患者年齡、身體狀況等。 1. 大小變化:若血管瘤持續增大,可能增加破裂風險。 2. 生長速度:快速生長的血管瘤需更密切關注。 3. 癥狀表現:如出現腹痛、腹脹等不適,可能需要治療。 4. 患者年齡:年輕患者可能更傾向積極治療。 5. 身體狀況:有基礎疾病者,治療方案選擇會受影響。 6. 心理因素:患者對疾病的擔憂程度也會影響治療決策。 總之,對于多次B超顯示有變化的肝血管瘤,應定期復查,遵循醫生建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目前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介入栓塞、射頻消融等。治療時需綜合評估,以確保患者安全和治療效果。
2025-01-06 01:1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肝血管瘤大多數屬海綿狀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常在成年人出現癥狀,大多數病例都能得到確診,絕大多數無癥狀,少數因腫瘤較大而出現肝區不適.如有增大趨勢,或者位于肝包膜下,有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應盡早治療.肝血管瘤發展緩慢,預后良好,是否需要治療取決于腫瘤的生長速度及臨床癥狀,而非腫瘤的絕對大小.大多數已確診而無癥狀的病人,可門診定期復查,無需特殊處理.肝血管瘤的治療方法較多,包括手術,介入治療,硬化劑注射以及腹腔鏡血管瘤切除術等.雖然外科手術有一定風險,但它是治療肝血管瘤最直接和最徹底的手段.目前,對于藥物治療肝血管瘤,療效不太令人滿意.
2015-11-22 11:5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