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嬰兒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出現。治療方法包括觀察等待、局部外用藥物、口服藥物、激光治療、手術治療等。 1. 觀察等待:對于較小、無癥狀且處于穩定期的血管瘤,可先觀察,部分可能會自行消退。 2. 局部外用藥物:如噻嗎洛爾滴眼液、咪喹莫特乳膏等,適用于表淺型血管瘤。 3. 口服藥物:普萘洛爾是常用的口服藥物,有助于抑制血管瘤生長。 4. 激光治療:常用于淺表血管瘤,可減少血管增生。 5. 手術治療:對于較大、影響功能或有惡變傾向的血管瘤,手術切除是一種選擇。 嬰兒血管瘤的治療需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血管瘤的類型、大小、位置、生長速度等。家長應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2024-12-26 22:5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這種情況一般考慮血管瘤,建議去醫院皮膚科檢查確診,可以激光燒灼、冷凍或手術治療一筆不會復發,現在可以治療
2015-11-21 18:1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這種情況可以選擇激光治療,好嗎。
2015-11-21 13:2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多見于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殘余的胚胎成血管細胞,發生于口腔頜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數發生于顏面皮膚、皮下組織及口腔粘膜、如舌、唇、口底等組織,少數發生于頜骨內或深部組織。血管瘤按其臨床表現及組織學特征一般可分為毛細血管型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及蔓狀血管瘤,其中以毛細血管瘤及海綿狀血管瘤較常見。治療血管瘤應考慮血管瘤類型、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齡等因素。目前的治療方法有外科切除、放射治療、低溫治療、激光治療、硬化劑注射等,一般采用綜合療法。對嬰幼兒的血管瘤可考慮暫時觀察,有少數病員能自行消失,如生長迅速時,應及時手術切除。放射治療效果尚不能肯定,且有致癌的可能,目前已很少應用。嬰兒或兒童的血管壁內皮細胞仍處于胚胎狀態,對激素治療較敏感。對嬰幼兒生長迅速的海綿狀血管瘤,可試用強的松龍行瘤腔注射,或口服強的松,有時能使腫瘤停止生長或明顯縮小。成人的血管瘤對激素不敏感。海綿狀血管瘤可用3%魚肝油酸鈉或其他血管硬化劑行瘤腔注射,使瘤腔組織纖維化、瘤腔閉鎖,致腫瘤縮小或消失。注射時宜暫時壓迫周圍組織,阻斷血流,1~2周注射1次。注射劑量視腫瘤大小而定,一般魚肝油酸鈉1次不超過5ml,如療效不好可用外科手術切除或低溫治療。面部毛細血管瘤可試用氬離子激光照射,激光或低溫治療對粘膜下海綿狀血管瘤有一定療效,但對葡萄酒斑狀血管瘤療效不佳。能切除的血管瘤可行手術切除。切除唇、舌部血管瘤應以不影響功能為前提,如腫瘤過大則宜做分期切除,以免影響功能和外形。切除后可向殘留的腫瘤內注射硬化劑,腫瘤切除后的創面可直接縫合或用局部皮瓣轉移修復,大的創面要游離植皮,洞穿的缺損需行組織移植整復。蔓狀血管瘤手術時應先結扎切斷與腫瘤交通的動脈,有時因病變廣泛,手術時需作一側或雙側頸外動脈結扎,以減少出血。近年來,應用經導管動脈栓塞(TAE)技術,其止血效果遠比頸外動脈結扎好。頜骨中心性血管瘤手術時極易出血,要充分備血,并采用低溫、降壓麻醉來控制出血。手術也應結扎一側或雙側頸外動脈,或直接結扎下牙槽動脈或頜內動脈,當然應用TAE技術更好。頜骨中心性血管瘤應盡量采用保存性手術。在有效控制出血的情況下,可僅刮除骨內病變,保留更多的骨組織以維護面部外形。骨質破壞過多過大,出血難以控制的病例也可采用切骨術。目前,治療血管瘤的方法雖較多,但對某些大的血管瘤的治療問題尚未完全解決。提問者對于答案的評價:ask180881:非常感謝您的回答。
2015-11-21 12:4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1。手術治療采用外科手術方法,將病損組織切除來達到治療目的。對于獨立且較小病灶效果良好。一般情況下,病損區血管豐富,血量大,手術時出血量極大,常常引起嚴重的失血性休克,術中需要大量輸入全血,手術難度大,危險程度高,而且手術費用昂貴。 2。冷凍治療用于血管瘤治療小范圍表淺病損可酌情采用,治療時利用液氮的揮發造成的強低溫(-96℃),通常狀態下低于-20℃,將病損區皮膚、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圍組織冷凝,使其細胞內形成冰晶,并導致細胞破裂、解體、死亡,再經過機體修復過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會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療后常留下嚴重缺損性畸形及功能障礙。出現治療不徹底。 3。放射與同位素治療原理就是利用放射元素,所產生的r射線對病損區組織細胞核進行轟擊,然后再通過組織修復過程達到治療目的。治療后所治部位留下放射性損傷后萎縮性疤痕,表皮有脫屑現象。在治療時不能排除其癌變可能。專家們認為治療在血管瘤治療過程中要盡量避免使用放射療法。 4。硬化劑注射治療原理是將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體組織中,禁忌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無菌性炎癥,腫脹消失后出現局部纖維化反應,使血管瘤、血管腔縮小或閉塞。常用的藥物有魚肝油酸鈉、枯痔靈注射、明礬注射液、枯礬黃蓮注射液、碳酸氫鈉注射液、平陽霉素、搏來霉素類、沸水注射療法、尿素注射液等。 5。激光治療利用專業激光治療設備對血管瘤組織進行凝固,并達到治療血管瘤目的。但激光治療深度一般控制在表層皮膚0。2~0。4mm以內,超過0。4mm即產生明顯疤痕,故對淺表性毛細血管瘤有一定效果,對深層血管瘤易引發出血及疤痕畸形。但是光敏激光療法(又稱光動力激光療法),是先將光敏劑注入患者血管中,然后用黑光燈或長波段激光照射血管瘤區域。光敏劑激活后產生光化學反應并導致血管瘤部血管內膜及間質出現光性過程,使血管管腔閉塞,以達到治療目的。但此療法在治療過程中必須嚴格,否則將出現嚴重的光敏性內炎,纖維組織病后光敏性視網膜炎。 6。介入治療是指在“X”導引下將動靜脈導管導入血管瘤部位,然后將栓塞劑注入瘤體,讓其產生無菌性炎癥,以期達到使瘤體血管閉塞作用。常用于內臟血管瘤如肝血管瘤。對于軀干及肢體深部血管瘤,往往因為注入劑量、劑型限制,以及血管瘤特征限制而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使用時應嚴格控制適應征和避免栓塞劑流入其它器官組織。 嬰兒血管瘤怎樣治療?通過上述介紹您了解了嗎?為了安全期間,建議廣大朋友在治療時慎重考慮,要到正規醫療機構找專業醫師為您提供幫助,避免不良情況發生。
2015-11-20 21:1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