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肌營養不良肢帶型是一種遺傳性肌肉疾病,主要影響肢體近端肌肉。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康復訓練、飲食調整、基因治療及手術治療等。 1.藥物治療:如使用潑尼松、地夫可特等糖皮質激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病情進展;使用沙丁胺醇等β?受體激動劑,可能改善肌肉力量。但藥物使用需遵醫囑。 2.康復訓練:通過物理治療、運動療法等,幫助維持肌肉功能,預防關節攣縮。 3.飲食調整:保證營養均衡,增加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有助于維持身體機能。 4.基因治療:目前仍處于研究階段,但具有潛在的治療前景。 5.手術治療:對于嚴重的關節畸形等情況,可能需要手術矯正。 總之,肌營養不良肢帶型的治療需要綜合多種方法,患者應及時就醫,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并積極配合治療和康復訓練,以提高生活質量。
2024-12-26 23:3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目前國內治療肌營養不良肢帶型比較有效的方法是靶向修復療法。通過該療法對受損神經細胞進行修復,實現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清除抑制神經再生和生長的抑制因子,產生抑制因子抗體,增加神經傳導功能,使神經細胞的再生速度加快,能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改善生活質量。
2015-11-21 07:3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臨床表現為兒童、青少年或成人期發病,發病年齡差別大,從幼兒到50歲均有發病,男女均可患病;首發癥狀常為骨盆帶及肩胛帶肌肉萎縮,腰椎前凸,上樓困難,步態呈鴨步,下肢近端無力.上樓及從坐位站起困難;膝腱反射比踝反射早消失;抬臂困難,出現翼狀肩胛:頭面頸部肌肉一般不受累,有時可伴腓腸肌假性肥大;病情進展緩慢,平均于發病后20年左右喪失行動能力;肌電圖和肌活檢均顯示肌原性損害,cK、LDH等血清肌酶常顯著增高,但通常低于DMD型的水平,心電圖正常。專家提醒:現在有有一種靶向修復,可以迅速的針對肌營養不良肢帶型進行治療,從內部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對患者不會產生毒副作用,建議到專業的醫院進行咨詢,找到最適合你的治療方法。
2015-11-21 07:0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病情分析:此病癥狀屬神經元變性疾病,是一慢性神經損害性疾病,由于神經受累不能支配區域性血供,從而發生部分肌肉萎縮和肌無力癥狀.發病早期由于尚未導致器質性神經受損只能確診為功能性神經損害,一但發生器質性的病理改變則病非早期.
2015-11-21 05:0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