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帕金森氏綜合癥的臨床表現多樣,包括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姿勢平衡障礙、非運動癥狀等。 1.震顫:多始于一側上肢遠端,靜止時出現或明顯,隨意運動時減輕或停止,緊張或激動時加劇,典型表現為“搓丸樣”動作。 2.肌強直:表現為被動運動關節時阻力增高,類似彎曲軟鉛管的感覺,稱為“鉛管樣強直”;若同時合并震顫,則在均勻阻力中出現斷續停頓,如同轉動齒輪,稱為“齒輪樣強直”。 3.運動遲緩:隨意動作減少、動作緩慢、笨拙。如面部表情減少,瞬目減少,稱為“面具臉”;寫字越來越小,稱為“小寫癥”。 4.姿勢平衡障礙:在疾病中晚期出現,表現為站立不穩、容易跌倒。 5.非運動癥狀:如嗅覺減退、睡眠障礙、便秘、抑郁、焦慮等。 帕金森氏綜合癥的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且個體差異較大。如果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和診斷,以便盡早開展治療。
2024-12-25 20:5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您咨詢帕金森綜合癥的臨床表現該病起病緩慢,呈進行性加重,表現有:(1)姿勢與步態面容呆板,形若假面具;頭部前傾,軀干向前傾屈曲,肘關節、膝關節微屈;走路步距小,初行緩慢,越走越快,呈慌張步態,兩上肢不作前后擺動。(2)震顫多見于頭部和四肢,以手部最明顯,手指表現為粗大的節律性震顫(呈搓丸樣運動)。震顫早期常在靜止時出現,作隨意運動和睡眠中消失,情緒激動時加重,晚期震顫可呈持續性。3)肌肉僵硬伸肌、屈肌張力均增高,被動運動時有齒輪樣或鉛管樣阻力感,分別稱為齒輪樣強直或鉛管樣強直。(4)運動障礙與肌肉僵硬有關,如發音肌僵硬引起發音困難,手指肌僵硬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生活起居、洗漱、進食等都感困難)。一般在50~65歲開始發病,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32歲發病的非常少。
2015-11-20 02:4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治療帕金森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治療療法過程,控制其病情的發展,緩解癥狀,堅持治療,達到康復的目的。建議患者選擇神經組織修復療法進行治療。神經組織修復療法能夠在短期內修復大腦皮層纖維損傷,恢復大腦正常智力、語言及運動能力,恢復腦神經的功能。
2015-11-19 21: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先診斷清楚是不是帕金森氏癥,治療以美多巴配合安坦及中藥龜-龍-腦-康這個治療方案,效果比較好。現在有抬不起頭,直不起腰,邁不開步,出現表情呆板的“面具臉”,關節僵硬及肌肉發緊的癥狀表現嗎?出現語言減少和聲音低沉單調、吞咽困難、流涎、睡眠障礙、抑郁或癡呆等癥狀
2015-11-19 13:5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帕金森的表現:運動障礙:可以概括為:運動不能:進行隨意運動啟動困難。運動減少:自發、自動運動減少,運動幅度減少。運動徐緩:隨意運動執行緩慢?;颊哌\動遲緩,隨意動作減少,尤其是開始活動時表現動作困難吃力、緩慢。做重復動作時,幅度和速度均逐漸減弱。有的患者書寫時,字越寫越小,稱為“小寫癥”。有些會出現語言困難,聲音變小,音域變窄。吞咽困難,進食飲水時可出現嗆咳。有的患者起身時全身不動,持續數秒至數十分鐘,叫做“凍結發作”。震顫:表現為緩慢節律性震顫,往往是從一側手指開始,波及整個上肢、下肢、下頜、口唇和頭部。典型的震顫表現為靜止性震顫,就是指病人在靜止的狀況下,出現不自主的顫抖。主要累及上肢,兩手像搓丸子那樣顫動著,有時下肢也有震顫。個別患者可累及下頜、唇、舌和頸部等。每秒鐘4~6次震顫,幅度不定,精神緊張時會加劇。強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頸部、面部的肌肉發硬,肢體活動時有費力、沉重和無力感,可出現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動作減少,造成“面具臉”,身體向前彎曲,走路、轉頸和轉身動作特別緩慢、困難。行走時上肢協同擺動動作消失,步幅縮短,結合屈曲體態,可使患者以碎步、前沖動作行走,我們把它稱為“慌張步態”。隨著病情的發展,穿衣、洗臉、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動都出現困難。另外,有的患者還可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如油脂臉、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難和直立性低血壓,也可出現憂郁和癡呆的癥狀。
2015-11-19 13:1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