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術后一年肛門處長膿包是并發癥嗎?
一年前在醫生的建議下,我做了宮頸癌的切除手術,我記得當時,手術后,我做了一周的放療,最近幾天我發現肛門處,長了一個膿包,很疼,請問醫生這是不是宮頸癌手術后的病發癥呀?該怎么辦?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宮頸癌術后一年肛門處長膿包不一定是并發癥,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局部感染、肛周膿腫、肛瘺、痔瘡合并感染、皮脂腺囊腫感染等。 1. 局部感染:術后身體抵抗力下降,肛門周圍清潔不當,容易引發細菌感染,形成膿包。可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 2. 肛周膿腫:多由肛腺感染引起,表現為肛門周圍的紅腫疼痛。通常需要手術切開引流,并配合抗生素治療,如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 3. 肛瘺:肛管或直腸與會陰皮膚相通的慢性感染性管道,也會出現膿包。治療以手術為主。 4. 痔瘡合并感染:原有痔瘡在炎癥刺激下加重,出現感染膿包。可外用痔瘡膏,口服地奧司明等藥物。 5. 皮脂腺囊腫感染: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淤積形成囊腫,繼發感染時出現膿包。一般先抗感染,后手術切除。 出現肛門處膿包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肛門指診、超聲等,以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要注意肛門局部的清潔衛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024-12-26 02:0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宮頸局部或陰道復發,常有不規則陰道流血或惡臭白帶;盆壁或宮旁復發,可出現患側下肢疼痛、浮腫,腰骶部或下腹部疼痛,盆腔檢查可觸及宮旁腫塊或骶窩部固定的包塊;宮頸癌術后復發有哪些癥狀直腸或膀胱轉移,常有便血或血尿;骨轉移常出現局部疼痛;肺轉移可有咳嗽、胸痛等。出現尿潴留、輸尿管梗塞和輸尿管陰道瘺及膀胱陰道瘺,淋巴囊腫、出血、靜脈栓塞、感染、直腸麻痹、陰道縮短、雌激素缺乏等。皮下組織肌肉纖維化、攣縮、缺血、壞死、陰道變窄、宮頸及宮體萎縮變小、腸粘膜充血、水腫,進而形成潰瘍出血甚至穿孔成瘺
2015-11-19 16:3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威 護師
松原市中醫院
二級甲等
腫瘤科
-
您好!不知道病人年齡大小。一般來說早期的腫瘤切掉后治愈率很高。但是沒有醫生敢說不復發。因為手術只是切除了看得見的腫瘤細胞,看不見的腫瘤細胞沒法切除,化療也只能殺死百分之多少的腫瘤細胞,不可能完全殺干凈。一般來說腫瘤術后5年不復發就算是治愈了。病人也不要掉以輕心,要定期到醫院體檢,有條件的患者可同時服用一些能夠防止復發轉移的中藥,如人參皂苷Rh2(護命素)作為日常保健,此類藥物屬天然藥材提取,沒有毒副作用,可以長期服用。以下內容也是需要了解的,希望能對您有幫助。宮頸癌放療后復發大多數發生于2年以內。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統計2年內復發占84%。但治療后5~10年間仍有4%復發。宮頸癌手術后復發常在1年內。國外報道宮頸癌5年后晚期復發率為7.8~11.1%。宮頸癌復發后,如未能得到治療,多于半年~1年內死亡,僅少數可存活2年以上。根據文獻統計,宮頸癌復發以盆壁、宮旁和宮頸局部復發為最常見。有人統計放療后復發部位,盆壁占15.4%,其次為原發灶局部占8.2%,陰道下段占1.7%,遠處轉移為5.1%。宮頸癌治療后若以上部位出現不良反應,應想到復發的可能。宮頸、陰道的局部復發,作陰道涂片細胞學檢查和活組織病理檢查,不難確診。
2015-11-19 08:4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單純進行宮頸癌的手術是不會影響腸道的,也不會出現您的情況。這是放療后的不良反應。放療的放射性是沒有定向性的,而且持續的時間比較長。這樣我建議你還是做一些相關檢查,腸鏡、CT等。惡性腫瘤是一種復發率比較高的疾病,所以醫學界有5年生存率的說法,一般如果5年沒有復發,復發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宮頸癌患者,手術治療后首先要注意平衡營養,多吃高蛋白易消化的飲食,保持好心情。另外,為了減輕宮頸癌患者手術的并發癥,建議免疫治療。
2015-11-19 05:0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