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切除術后復查發現鼻咽部異常怎么辦
前在301做的腫瘤切除術,前天我們到當地的醫院復查,B超未發現異常,腦CT發現右邊鼻咽部軟組織密度灶凸起,這個是不是顯示有復發的跡象呀,這種手術切除后怎么這么短的時間就復發呢?現在我們該怎么辦?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腫瘤切除術后復查發現右邊鼻咽部軟組織密度灶凸起,不一定意味著復發,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術后組織修復、炎癥、局部增生、腫瘤殘留或新發病灶等。 1. 術后組織修復:手術會造成局部組織損傷,在恢復過程中可能出現暫時的密度改變,這通常是正常的修復反應。 2. 炎癥:局部的感染或炎癥刺激,可能導致組織腫脹和密度變化,一般通過抗炎治療可緩解。 3. 局部增生:手術部位的纖維組織增生,也可能表現為密度灶凸起,需密切觀察其變化。 4. 腫瘤殘留:手術可能未能完全清除腫瘤組織,殘留的腫瘤細胞繼續生長。 5. 新發病灶:在原手術部位以外的鼻咽部出現新的腫瘤病灶。 對于這種情況,需要進一步結合臨床癥狀、腫瘤標志物、病理檢查等綜合判斷。患者應保持冷靜,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后續的檢查和治療。治療方案可能包括再次手術、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等,具體取決于病因和病情的嚴重程度。
2024-12-24 19:2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鼻腔鼻竇血管周細胞瘤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鼻塞及反復鼻出血,少數患者因腫物向四周侵犯而出現疼痛、視力下降、局部腫脹等癥狀。臨床檢查可見腫物外觀似鼻息肉,灰紅色、界限清楚、有彈性、質脆、易出血。CT及MRI可了解腫瘤的邊界和范圍,以及四周有無組織破壞。一般不提倡做活檢,如確實需要,必須加強監護、備血等安全措施。本病的最終診斷需靠組織病理學檢查。光鏡下見腫瘤富含毛細血管,血管大小不等,有的擴張成血竇樣,有的擠壓呈裂隙狀,連接成樹枝狀或鹿角狀,管腔內壁為正常內皮細胞;管腔四周有成團的圓形、卵圓形或梭形外皮細胞[3,7,8],呈放射狀或同心圓樣增殖排列,也有呈彌漫性廣泛排列者,可見核分裂相。腫瘤邊緣無包膜或有假包膜。同時應與其他血管源性腫瘤相鑒別,第Ⅷ因子相關抗原、內皮細胞相關抗原染色呈陰性反應,有助于排除內皮細胞瘤;腫瘤標記Actine和Vimentin染色陽性支持外皮細胞瘤和間質細胞瘤的診斷[2]。血管周細胞瘤的性質根據病史、腫瘤大小、有無出血、壞死及細胞異形性、有絲分裂活動、細胞核分裂相[1,2]分為良性、臨界惡性和惡性。發生于鼻腔鼻竇的血管周細胞瘤惡性程度最低,5年生存率約為88%[1],其復發率及轉移率分別為18%25%和4.2%5%[2,7],其他部位血管周細胞瘤的轉移率為12%60%,復發多由于手術切除不徹底所致。手術切除是治療血管周細胞瘤的首選方法,完整切除腫瘤對控制復發十分有利。對于腫瘤體積小,局限在鼻腔、上頜竇、篩竇和蝶竇內的腫瘤可通過鼻內鏡下微創手術徹底切除,超出上述范圍者則需通過鼻側切開、柯-陸術式、經腭入路、顱面入路及顳下窩入路等方式切除[2]。術前可通過DSA檢查了解腫瘤血供情況及做必要的血管栓塞以減少術中出血,或放療以縮小腫瘤體積;對于無法手術及手術切緣可疑或陽性的患者可輔以放、化療。近年使用的新方法有光動力學療法、干擾素療法[4],療效仍存在爭議。核分裂相<2或3/10HPF,提示預后良好,>4/10HPF則預后不佳,易復發及轉移。應終身隨訪。鼻腔鼻竇血管周細胞瘤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鼻塞及反復鼻出血,少數患者因腫物向四周侵犯而出現疼痛、視力下降、局部腫脹等癥狀。臨床檢查可見腫物外觀似鼻息肉,灰紅色、界限清楚、有彈性、質脆、易出血。CT及MRI可了解腫瘤的邊界和范圍,以及四周有無組織破壞。一般不提倡做活檢,如確實需要,必須加強監護、備血等安全措施。本病的最終診斷需靠組織病理學檢查。光鏡下見腫瘤富含毛細血管,血管大小不等,有的擴張成血竇樣,有的擠壓呈裂隙狀,連接成樹枝狀或鹿角狀,管腔內壁為正常內皮細胞;管腔四周有成團的圓形、卵圓形或梭形外皮細胞[3,7,8],呈放射狀或同心圓樣增殖排列,也有呈彌漫性廣泛排列者,可見核分裂相。腫瘤邊緣無包膜或有假包膜。同時應與其他血管源性腫瘤相鑒別,第Ⅷ因子相關抗原、內皮細胞相關抗原染色呈陰性反應,有助于排除內皮細胞瘤;腫瘤標記Actine和Vimentin染色陽性支持外皮細胞瘤和間質細胞瘤的診斷[2]。血管周細胞瘤的性質根據病史、腫瘤大小、有無出血、壞死及細胞異形性、有絲分裂活動、細胞核分裂相[1,2]分為良性、臨界惡性和惡性。發生于鼻腔鼻竇的血管周細胞瘤惡性程度最低,5年生存率約為88%[1],其復發率及轉移率分別為18%25%和4.2%5%[2,7],其他部位血管周細胞瘤的轉移率為12%60%,復發多由于手術切除不徹底所致。手術切除是治療血管周細胞瘤的首選方法,完整切除腫瘤對控制復發十分有利。對于腫瘤體積小,局限在鼻腔、上頜竇、篩竇和蝶竇內的腫瘤可通過鼻內鏡下微創手術徹底切除,超出上述范圍者則需通過鼻側切開、柯-陸術式、經腭入路、顱面入路及顳下窩入路等方式切除[2]。術前可通過DSA檢查了解腫瘤血供情況及做必要的血管栓塞以減少術中出血,或放療以縮小腫瘤體積;對于無法手術及手術切緣可疑或陽性的患者可輔以放、化療。近年使用的新方法有光動力學療法、干擾素療法[4],療效仍存在爭議。核分裂相<2或3/10HPF,提示預后良好,>4/10HPF則預后不佳,易復發及轉移。應終身隨訪。
2015-11-19 06:5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手術固然能切除癌腫,但還有殘癌、或區域淋巴結轉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復發轉移幾率非常高。運用中醫中藥術后長期治療,才可以實現不復發、不轉移;放療、化療治療對消化道和造血系統有相當的副作用,運用中醫中藥治療既能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又能加強放療、化療的效果,對于晚期癌癥患者或不能手術和放療、化療的可以采用中醫中藥治療?!?
2015-11-18 23:3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可通過中草藥消除腫瘤和病灶,減輕癥狀和痛苦,提高免疫力,殺死癌細胞等,綜合治療全面調養,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發展,使患者在最短時間內病情得到好轉,具體是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和病情發展不斷的調整藥方或藥量,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2015-11-18 19:4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手術只能切掉表面腫瘤,而切不掉腫瘤下面的千萬條的毛細血管(腫瘤的根基),所以手術只能消除表面腫瘤,不能根治腫瘤,建議患者通過純天然的中草藥治療效果比較好,對身體不會產生任何傷害及毒副作用,治愈的希望也是比較大。祝早日康復!
2015-11-18 10:2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