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患者復查指標異常是否復發及治療
我爸爸是一名直腸癌患者,06年2月做的手術,06年9月復查了一次沒有什么問題。這次再去復查,做了檢查,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在正常范圍內,糖類抗原CA242結果為37.2,比參考值高出17.2。這是不是表示他已經出現了復發和轉移的情況?此時,還應該進行什么治療?謝謝!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直腸癌患者術后復查指標出現異常,不能僅依據糖類抗原 CA242 升高就判定復發和轉移。還需綜合考慮患者癥狀、影像學檢查、病理活檢等多方面因素。治療方案也需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 1. 腫瘤標志物解讀:糖類抗原 CA242 升高可能提示腫瘤活動,但并非絕對。其他腫瘤標志物如 CEA 等也有輔助診斷價值。 2. 癥狀評估:觀察有無排便習慣改變、腹痛、腹脹、消瘦等癥狀。 3. 影像學檢查:如腹部 CT、磁共振成像(MRI)、腸鏡等,有助于發現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 4. 病理活檢:對于可疑病灶,活檢可明確性質。 5. 治療方案選擇:若確診復發轉移,局部復發可行手術或放療;廣泛轉移以化療、靶向治療(如貝伐珠單抗、西妥昔單抗)、免疫治療(如帕博利珠單抗)為主。 總之,對于直腸癌術后復查指標異常的患者,需要綜合多種檢查手段評估病情,并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建議患者前往正規醫院腫瘤科就診,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
2024-12-24 13:0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直腸癌是一種生活方式病。目前,它已在癌癥排行榜中躍居第二位了。在北京地區,直腸癌的并發率越來越高,它的病死率也躍居前排。直腸癌的發生主要與高脂低纖維飲食、不運動有關,這一飲食方式在白領中也尤為普遍。很多白領對一、兩天不排便并不在意,認為沒什么大不了。但是便結在腸子里,就變得愈益干結艱澀,日久損傷腸壁,導致毒素積聚、細胞病變,引發直腸癌。既然直腸癌與飲食、運動關系密切,我們就在這兩方面來一次革命,堵住敵人的進攻,令其化險為夷。另外,美國的一項研究提示我們:陽光與直腸癌的發病率關系密切。美國南部日照時間長,直腸癌的病發率也低。這說明:維生素D對直腸癌的預防有一定積極作用。而整日在寫字樓內不見陽光、出門又乘汽車的白領,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肯定有限。既然缺乏由陽光合成的維生素D,那么從飲食中攝取足量的維生素D是否有效呢?有一種意見認為飲食中的維生素D在體內一樣起作用。但另有一種意見認為:無論飲食中怎樣攝取維生素D,都必須有陽光中維生素D的參與才能發揮其應有的生化作用。很多臥床的老人為防止骨質疏松,口服維生素D,但研究結果表明:沒有紫外線的參與、沒有運動的刺激,維生素D并不吸收。由此可見,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對健康是多么重要。忙的連大自然的陽光和新鮮空氣都來不及吸收或沒有條件吸收了,那么,這個人的健康一定要出問題了。最后要提醒白領的是:直腸癌是一個角滑的敵人,它不易被發現。工作忙的白領在百忙中如發現便血了,往往誤認為是痔瘡,一般人的思路易往這里想;很難去想直腸癌或胃出血等等。直腸癌最初的癥狀是便血。而便血,是臨床一個復雜的疾病指征,它源于多種疾病。白領如果發現便血,應有以下常識:痔瘡的血一般鮮紅,直腸癌的血一般比痔瘡的血偏暗;痔瘡的血往往一滴一滴,直腸癌的血量有時偏多;雖然痔瘡與直腸癌的血都是先血后便(而胃出血大都先便后血),但直腸癌有時經常血、便交溶……以上只是一般情況,特殊情況往往較為復雜。總之,發現血便癥狀,易及時就醫。最好能做一下直腸指檢和鋇灌腸造影,以利進一步確診。及早確診,意義重大。白領們不要談直腸癌色變。只要早期發現,直腸癌的治愈率相當高。因為直腸癌屬于腺體瘤,手術早期切除,一般都無大礙!
2015-11-18 03:0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直腸癌局部復發應采取哪些措施? -
Q: 粘液腺直腸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
Q: 哪些人群容易患上直腸癌? -
Q: 粘液腺直腸癌的有效治療方法有哪些 -
Q: 哪些人群容易患上直腸癌? -
Q: 被直腸癌患者的針頭扎手了該如何處理 -
Q: 直腸癌患者的預后情況受哪些因素影響? -
Q: 請問直腸癌的預后情況受哪些因素影響? -
Q: 僅通過指檢能確診直腸癌嗎? -
Q: 直腸癌晚期能否實現病情完全緩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