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歲患氣管炎多年未愈,能根治嗎?求方法
我今年都51歲了,得了氣管炎好多年了,去了好多醫(yī)院都不能治愈,一直都很痛苦。請問氣管炎可以徹底治愈嗎?有什么比較好的方法嗎?謝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y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氣管炎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由多種因素引起,如感染、環(huán)境、免疫、過敏和氣道結構異常等。能否根治取決于病情嚴重程度、治療依從性等。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整等。 1. 感染因素:細菌、病毒等感染可誘發(fā)氣管炎。需使用抗感染藥物,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利巴韋林等。但要遵醫(yī)囑用藥。 2. 環(huán)境因素:長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氣、化學物質中易患病。應避免接觸有害環(huán)境,外出佩戴口罩。 3.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異常可能導致。可通過適當鍛煉,增強免疫力。 4. 過敏因素:對花粉、塵螨等過敏也會引發(fā)。要明確過敏原并盡量避免接觸。 5. 氣道結構異常:如氣道狹窄等。必要時需進行手術治療。 總之,氣管炎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患者要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改善生活習慣,以提高生活質量。
2024-12-19 14:4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中醫(yī)科
-
氣喘支氣管炎多數(shù)由于感風寒或風熱,使肺氣閉塞,宿降失常而致氣喘,慢性支氣管炎后期,氣喘成為經(jīng)常性,輕者活動氣短,重者喘息不能平臥,面色黧黑,面浮足腫,是由于病久肺腎兩虛,使肺虛不能降氣,腎虧不能降氣所致1.支氣管炎中藥方1-肺燥感寒 咳嗽陣作,痰少,形寒,飲食減少,口燥不欲飲,舌苔薄白,脈象小滑. 散寒清肺,順氣化痰 炙麻黃2.4克,杏仁9克,生甘草4.5克,蘇子9克,炙紫苑12克,蒸百部9克,炙白前6克,炙款冬6克,海哈殼12克,炙枇杷葉9克 水煎服. 形寒未除仍屬風寒未徹,故用三坳湯合止咳散加減,止咳散化痰止咳作用好,外邪未清者可與宣肺散寒或清肺潤燥同用.此方對慢性支氣管炎尤為有效.其中紫苑,百部,白前三味為治咳良藥.紫苑性溫而潤,用量可適當重些,與百部配合,有肺熱者亦無妨.百部性寒味苦而潤,白前溫潤降逆,再與甘潤之藥配合,相得益彰,取效更為滿意. 2.支氣管炎中藥方2-風熱襲肺 咳嗽夜間喘甚,吐黃痰,身體疼痛,納呆,大便兩日未下,舌苔黃膩,脈象浮數(shù). 宣肺解表,泄熱定喘 前胡3克,薄荷3克,桔梗3克,杏仁泥3克,紫苑4.7克,白茅根15.6克,生川軍3克 生川軍后下. 此為風熱襲肺,熱邪移于胃腸,致使肺氣失于宣降,胃腸熱雍氣滯,熱灼津液為痰,而出現(xiàn)咳喘,發(fā)熱,大便秘結等癥,故治以宣肺泄熱化痰之法.其方用薄荷,前胡,桔梗以宣肺,黃苓,花粉,白茅根清熱,更以生川軍攻瀉胃腸之熱,即釜底抽薪之義,又佐以杏仁,貝母,紫苑,蘇子化痰降氣,肺之宣降得復,腸胃氣機通達,則癥自愈. 3.支氣管炎中藥方3-痰熱雍肺 咳嗽不能平臥,煩躁咽痛口渴,咯白痰,舌紅,脈弦滑. 清熱化痰,宣肺定喘 炙麻黃3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黃苓12克,雙花25克,桑白皮15克,百部12克,桔梗6克,川貝粉3克,地丁30克,敗醬草30克,魚腥草30克,萊菔子12克 川貝粉沖服,余藥水煎. 此為痰熱哮喘,治以麻杏石湯宣肺定喘,郭老認為加桑白皮開肺氣,桔梗宣肺,貝母化痰止咳,百部清熱養(yǎng)陰,地丁,敗醬草魚腥草清熱消炎,用于喘息性支氣管炎白細胞偏高者效果較好. 4.支氣管炎中藥方4-痰濕化燥 咳嗽痰多,黃白相間,咽紅微感不適,大便偏干,小便多,舌苔薄黃膩,脈滑數(shù). 清燥化痰,宣通肺氣 冬瓜仁6克,杏仁6克,苡仁12克,葦根15克,茯苓皮6克,法夏6克,橘紅3克,浙貝母4.5克,桑白皮4.5克,炒蘇子3克,炒萊菔子3,炒白芥子3克,炙枇杷葉6克 水煎服. 本癥為氣管炎屬痰濕化燥,方以清燥化痰之品,燥氣得平.1,積極控制感染:在急性期,遵照醫(yī)囑,選擇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2,促使排痰:急性期患者在使用抗菌藥物的同時,應用鎮(zhèn)咳,祛痰藥物.3,保持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衛(wèi)生,室內空氣流通新鮮,有一定濕度,控制和消除各種有害氣體和煙塵,戒除吸煙的習慣,注意保暖.4,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耐寒能力和機體抵抗力.冬天堅持用冷水洗臉,洗手,睡前按摩腳心,手心,都有一定幫助.5,在氣候變化和寒冷季節(jié),注意及時添減衣服,避免受涼感冒,預防流感.
2015-11-16 02:1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內科
-
氣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氣管,支氣管粘膜炎性變化,粘液分泌增多,臨床上以長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癥狀較輕,多在冬季發(fā)作,春暖后緩解,且病程緩慢,故不為人們注意.晚期病變進展,并發(fā)阻塞性肺氣腫時,肺功能遭受損害,影響健康及勞動力極大.本病為我國常見多發(fā)病之一,發(fā)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治療:方為:杏仁,蘇葉,法夏,茯苓各6克,前胡,桔梗,甘草各5克,枳殼,橘紅各3克,生姜2片,大棗3枚,清水煎服.咳重加百部5克,冬季無汗加麻黃3克,若發(fā)熱重,出汗加生石膏10克,同煎服. 風熱咳嗽多見于上感入里化熱,熱邪迫肺致咳痰不爽,痰黃不易咯出,咽喉充血潮紅或發(fā)熱出汗.證屬風熱犯肺,肺失清肅.治宜散風解熱,清肺止咳. 方為:桑花15克,連翹,桑葉,菊花各10克,前胡,百部,桔梗,牛蒡子各6克,杏仁,薄荷,甘草各5克,蘆根12克,清水煎服.發(fā)熱重的加黃芩,知母各5克,生石膏10克;咳重痰多加全栝蔞1
2015-11-15 10:4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內科
-
氣管炎的病因 氣喘支氣管炎多數(shù)由于感風寒或風熱,使肺氣閉塞,宿降失常而致氣喘,慢性支氣管炎后期,氣喘成為經(jīng)常性,輕者活動氣短,重者喘息不能平臥,面色黧黑,面浮足腫,是由于病久肺腎兩虛,使肺虛不能降氣,腎虧不能降氣所致支氣管炎怎樣用敷貼治療? (1)藥物:硫黃粉50g,甘草50g,白芍20g,白術20g,白礬10g,熱參總堿150g.制法:先將草,芍,術用水煎煮兩次,煎液混合一起濃縮成稠膏,加入硫,礬烘干研末即得,最后加入熱參總堿,混勻,備用.用法:先將臍用溫水洗凈擦干,取上藥200mg敷于臍窩中,蓋以軟紙片,上用藥棉,輕輕壓緊,外以膠布固定,5~7天換藥1次.用于慢性支氣管炎咳嗽. (2)藥物:二丑15g,大黃30g,檳榔8g,木香5g,輕粉少許.制法:輕粉另研.余諸藥均烘干,研為細末,過篩,加輕粉,調均勻,再研一遍,煉蜜調膏.用法:敷神闕穴.用于支氣管炎偏熱者.出處:《中醫(yī)外治法集要》 (3)藥物:白芥子3g,半夏3g,公丁香0.5g,麻黃5g,細辛2g,麝香少許.制法:麝香另研,余共研細末,瓶貯備用.用法:先將臍內放麝香,再放余藥,隔姜灸,每次3~5壯,10天為1療程.出處:《中國灸法集粹》.中醫(yī)辨證治療氣管炎藥方 1.支氣管炎中藥方1-肺燥感寒 咳嗽陣作,痰少,形寒,飲食減少,口燥不欲飲,舌苔薄白,脈象小滑. 散寒清肺,順氣化痰 炙麻黃2.4克,杏仁9克,生甘草4.5克,蘇子9克,炙紫苑12克,蒸百部9克,炙白前6克,炙款冬6克,海哈殼12克,炙枇杷葉9克 水煎服. 形寒未除仍屬風寒未徹,故用三坳湯合止咳散加減,止咳散化痰止咳作用好,外邪未清者可與宣肺散寒或清肺潤燥同用.此方對慢性支氣管炎尤為有效.其中紫苑,百部,白前三味為治咳良藥.紫苑性溫而潤,用量可適當重些,與百部配合,有肺熱者亦無妨.百部性寒味苦而潤,白前溫潤降逆,再與甘潤之藥配合,相得益彰,取效更為滿意. 2.支氣管炎中藥方2-風熱襲肺 咳嗽夜間喘甚,吐黃痰,身體疼痛,納呆,大便兩日未下,舌苔黃膩,脈象浮數(shù). 宣肺解表,泄熱定喘 前胡3克,薄荷3克,桔梗3克,杏仁泥3克,紫苑4.7克,白茅根15.6克,生川軍3克 生川軍后下. 此為風熱襲肺,熱邪移于胃腸,致使肺氣失于宣降,胃腸熱雍氣滯,熱灼津液為痰,而出現(xiàn)咳喘,發(fā)熱,大便秘結等癥,故治以宣肺泄熱化痰之法.其方用薄荷,前胡,桔梗以宣肺,黃苓,花粉,白茅根清熱,更以生川軍攻瀉胃腸之熱,即釜底抽薪之義,又佐以杏仁,貝母,紫苑,蘇子化痰降氣,肺之宣降得復,腸胃氣機通達,則癥自愈. 3.支氣管炎中藥方3-痰熱雍肺 咳嗽不能平臥,煩躁咽痛口渴,咯白痰,舌紅,脈弦滑. 清熱化痰,宣肺定喘 炙麻黃3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黃苓12克,雙花25克,桑白皮15克,百部12克,桔梗6克,川貝粉3克,地丁30克,敗醬草30克,魚腥草30克,萊菔子12克 川貝粉沖服,余藥水煎. 此為痰熱哮喘,治以麻杏石湯宣肺定喘,郭老認為加桑白皮開肺氣,桔梗宣肺,貝母化痰止咳,百部清熱養(yǎng)陰,地丁,敗醬草魚腥草清熱消炎,用于喘息性支氣管炎白細胞偏高者效果較好. 4.支氣管炎中藥方4-痰濕化燥 咳嗽痰多,黃白相間,咽紅微感不適,大便偏干,小便多,舌苔薄黃膩,脈滑數(shù). 清燥化痰,宣通肺氣 冬瓜仁6克,杏仁6克,苡仁12克,葦根15克,茯苓皮6克,法夏6克,橘紅3克,浙貝母4.5克,桑白皮4.5克,炒蘇子3克,炒萊菔子3,炒白芥子3克,炙枇杷葉6克 水煎服. 本癥為氣管炎屬痰濕化燥,方以清燥化痰之品,燥氣得平.
2015-11-15 09:1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y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y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支氣管炎是病毒或細菌感染,物理,化學刺激或過敏反應等對支氣管粘膜損害所造成的炎癥,常發(fā)生于寒冷季節(jié)或氣溫突然變化時.急性支氣管炎一般起病較急,病程短,多在一周氣管炎至三周好轉,個別遷延不愈,演變成慢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以老年人多發(fā),50歲以上患病率為10-15%,亦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臨床表現(xiàn)為連續(xù)兩年以上,每年持續(xù)三個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氣喘現(xiàn)象.早期癥狀輕微,多在冬季發(fā)作,春暖后緩解,晚期炎癥加重,癥狀長年存在,不分季節(jié). (1)藥物:硫黃粉50g,甘草50g,白芍20g,白術20g,白礬10g,熱參總堿150g.制法:先將草,芍,術用水煎煮兩次,煎液混合一起濃縮成稠膏,加入硫,礬烘干研末即得,最后加入熱參總堿,混勻,備用.用法:先將臍用溫水洗凈擦干,取上藥200mg敷于臍窩中,蓋以軟紙片,上用藥棉,輕輕壓緊,外以膠布固定,5~7天換藥1次.用于慢性支氣管炎咳嗽. (2)藥物:二丑15g,大黃30g,檳榔8g,木香5g,輕粉少許.制法:輕粉另研.余諸藥均烘干,研為細末,過篩,加輕粉,調均勻,再研一遍,煉蜜調膏.用法:敷神闕穴.用于支氣管炎偏熱者.出處:《中醫(yī)外治法集要》 (3)藥物:白芥子3g,半夏3g,公丁香0.5g,麻黃5g,細辛2g,麝香少許.制法:麝香另研,余共研細末,瓶貯備用.用法:先將臍內放麝香,再放余藥,隔姜灸,每次3~5壯,10天為1療程.
2015-11-15 06:39
-
其他網(wǎng)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