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月寶寶長牙流口水下巴紅怎么辦
我家寶寶七個月了,下面兩顆牙以長出來了,上面的兩顆以露出白頭了,就是口水流得厲害,下巴紅紅的,還有小顆顆,口水濕濕粘粘的。網上說4個月后,由于開始添加輔食,唾液分泌增加,又沒能用有效的藥物控制其心火,6個月后乳牙萌出,刺激牙齒上的神經,使唾液腺分泌反射性地增加,而此時,小兒天咽口水的功能尚未形成,過多的唾液就不會自主的從口角邊上流出.這時,如果沒有或不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無法控制心中之火,則脾火更旺,濕熱上蒸,而口流涎不止.我看網上說有生白術加白糖煮水可以治,還有山藥泥煮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效嗎?還有適合七個的寶寶嗎?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七個月寶寶長牙期間流口水導致下巴發紅起疹,可能是唾液刺激、皮膚敏感、護理不當、口腔炎癥、出牙不適等原因引起。 1. 唾液刺激:寶寶長牙時唾液分泌增多,不斷流淌的口水刺激下巴皮膚,導致發紅。 2. 皮膚敏感:寶寶皮膚嬌嫩,對唾液中的成分敏感,容易出現發紅起疹。 3. 護理不當:沒有及時擦拭口水,或擦拭時過于用力,損傷皮膚。 4. 口腔炎癥:口腔內有炎癥,如牙齦炎等,可能導致口水增多,加重下巴癥狀。 5. 出牙不適:牙齒萌出過程中,寶寶可能感到不適,頻繁吞咽或流口水。 家長要注意保持寶寶下巴清潔干燥,輕柔擦拭口水,必要時可涂抹嬰兒專用的潤膚霜。如果下巴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出現紅腫、滲液等,應及時就醫。
2024-12-20 05:3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小孩流口水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絕大多數是生理發現象,因小孩還完全沒有吞囗水的意識,但是有些小孩流口水是屬于病態現象,例如得了口腔炎,包括舌炎,牙齦炎等情況下流出的口水,這種情況應及時治療.
2015-11-15 19:5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從你的描述來看,這個情況考慮是孩子脾虛造成的這個流口水的情況的。這個情況的治療,應積極地給孩子口服這個健脾散,硫酸鋅,同時外用這個細辛弄碎,敷在這個肚臍上,這樣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治愈這個流口水的情況的。
2015-11-15 16: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從你的描述來看,這個情況是孩子流口水的情況。這個情況考慮是脾虛,缺乏鋅元素造成的這個情況的,你可以給孩子口服這個健脾散,硫酸鋅來進行治療,這樣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的。治愈這個流口水的情況的。
2015-11-15 14:0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小兒流口水,在醫學上稱之于“唾液”,在中國古代中醫理論中稱之于“疳癥”.但是疳癥有三種,如:疳癥,口疳流水口爛,口疳流水亦眼障瀉痢.疳癥是由唾液產生,口腔內有三大唾液涎腺(腮腺,頜下腺,舌下腺)和無數個分布在唇,夾,腭,口底粘膜的小唾液,唾液中大部分為水份,還含有一定的定粉酶和蛋白,唾液主要有濕潤口腔,便于吞咽,幫助消化的作用.據則定,正常成年人,一晝夜分泌唾液1000-1500毫升,正常情況下,人們自主或不自主地把口水吞咽.初生嬰兒則于脾熱而心熱,唾液腺分泌功能不夠完善,唾液分泌量少,一般不會流口水.4個月后,由于開始添加輔食,唾液分泌增加,又沒能用有效的藥物控制其心火,6個月后乳牙萌出,刺激牙齒上的神經,使唾液腺分泌反射性地增加,而此時,小兒天咽口水的功能尚未形成,過多的唾液就不會自主的從口角邊上流出.這時,如果沒有或不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無法控制心中之火,則脾火更旺,濕熱上蒸,而口流涎不止.蘆薈:清熱通便,殺蟲.治熱結便密,婦女經閉,小兒驚癇,疳熱蟲積,治小兒諸熱疳癥熱.蘆薈,入厥陰肺經乃沖脈,其功專于殺蟲清熱,沖脈為病,逆氣里急乃經事不調,腹中結塊上沖,與小兒疳熱積滯,非此不除.同甘草為粉,治頭項頑癬甚效.但大苦大寒,且氣甚至移惡,若胃虛少食人得之,入口便大吐逆,每致奪食泄瀉,而成羸瘦怯弱者多也.桑白皮:瀉肺平喘,行水消腫,治肺熱咳嗽,吐血,水腫,腳氣,小便不利.去肺中水氣,唾血,熱渴,水腫,腹滿臚脹.利水道,去寸白.黃連:殺小兒疳蟲,點赤眼昏痛,鎮肝去熱毒.瀉心火,心下痞.《湯液本草》:“黃連苦燥,故入心,火就燥也,然瀉心火,其實瀉脾也,為子能令母實,實則瀉其子.治血,防風為上使,黃連為中使,地榆為下使”.薄荷:治傷風,頭腦風,通關格,小兒風涎.《綱目》:薄荷,辛熱發散,涼能清利,專于消風散熱.故頭痛,眼目,咽喉,嚙諸病,小兒驚熱,及瘰癘,瘡疥為要藥.茯苓: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噦,泄瀉,遺清,淋濁,驚悸,健忘.《用藥心法》:“茯苓,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圣藥也.味甘平補陽,益脾逐水,生津導氣”.小兒流口水,在現代的醫學來說不是一種疾病,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也是不科學的.上面已經說過,小孩流口水是心熱,似乎脾熱也.小兒心火上,導致流口水,如果不及時治療,長大以后會有更多的后遺癥,很難治愈.如早治療,五至八天痊愈,不復發.
2015-11-15 10:2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