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彩虹 醫師
上海市松江區新浜鎮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帕金森病可能并發多種疾病,如認知障礙、睡眠障礙、精神癥狀、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感染等。下肢酸痛麻木可能是帕金森病本身進展、藥物副作用、血管疾病、神經病變、骨骼肌肉問題等原因引起。 1. 認知障礙:帕金森病會影響大腦認知功能,導致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2. 睡眠障礙:包括失眠、多夢、睡眠呼吸暫停等,影響患者休息和生活質量。 3. 精神癥狀:如抑郁、焦慮、幻覺等,增加患者心理負擔。 4.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可出現體位性低血壓、便秘、排尿障礙等。 5. 感染:因活動減少,免疫力下降,易發生呼吸道、泌尿系統感染。 6. 藥物副作用:某些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可能導致下肢不適。 7. 血管疾病:下肢動脈硬化、血管狹窄等影響血液循環。 8. 神經病變:周圍神經損傷可引起下肢酸痛麻木。 9. 骨骼肌肉問題:肌肉僵硬、關節病變等也會有此類癥狀。 總之,帕金森病患者出現下肢酸痛麻木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神經電生理檢查、血管超聲等,以明確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4-12-20 01:4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帕金森氏病又稱震顫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震顫是指頭及四肢顫動、振搖,麻痹是指肢體某一部分或全部肢體不能自主運動。最早系統描述該病的是英國的內科醫生詹母斯、帕金森,當時還不知道該病應該歸入哪一類疾病,稱該病為“震顫麻痹”[3],包括運動障礙、震顫和肌肉僵直。一般在50~65歲開始發病,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60歲發病率約為1‰,70歲發病率達3‰~5‰,我國目前大概有170多萬人患有這種疾病,全球有超過400萬患者。資料顯示,帕金森氏病發病人群中男性稍高于女性,迄今為止對本病的治療均為對癥治療,但尚無根治方法可以使變性的神經細胞恢復。
2015-11-15 18:0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帕金森氏病又稱震顫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震顫是指頭及四肢顫動、振搖,麻痹是指肢體某一部分或全部肢體不能自主運動。最早系統描述該病的是英國的內科醫生詹母斯、帕金森,當時還不知道該病應該歸入哪一類疾病,稱該病為“震顫麻痹”[3],包括運動障礙、震顫和肌肉僵直。一般在50~65歲開始發病,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60歲發病率約為1‰,70歲發病率達3‰~5‰,我國目前大概有170多萬人患有這種疾病,全球有超過400萬患者。資料顯示,帕金森氏病發病人群中男性稍高于女性,迄今為止對本病的治療均為對癥治療,但尚無根治方法可以使變性的神經細胞恢復。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現在還不是很清楚。目前公認其病因是神經細胞的退行性變,主要病變部位在黑質和紋狀體。這里有一種叫黑質細胞的神經細胞,黑質細胞數量的逐漸減少、功能的逐步喪失,致使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減少,從而引起上述癥狀。根據動物實驗和流行病學的結果認為帕金森氏病與遺傳也有一定的關系。 根據發病原因,可把震顫麻痹癥狀分為兩類,一類叫做原發性震顫麻痹,即找不到明確的原因或者發病原因可能跟遺傳有關系,我們將它叫做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病。另一類叫做繼發性震顫麻痹,即因某種腦炎、中毒(如一氧化碳、錳、氰化物、利血平中毒、吩噻嗪類和丁酰酞苯類藥物以及三環類抗抑郁等藥物中毒等)、腦血管病、顱腦損傷、腦腫瘤,等引起,我們又把它叫做帕金森氏綜合征或帕金森綜合征、震顫麻痹綜合征。
2015-11-15 03:5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