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眼球向內斜視且能隨意轉動,后天形成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神經肌肉異常、屈光不正、眼外傷、遺傳因素、不良用眼習慣等。 1.神經肌肉異常:支配眼球運動的神經或肌肉出現問題,如滑車神經麻痹,可導致眼球運動不協調,出現內斜視。 2.屈光不正:高度近視、遠視或散光未及時矯正,眼睛為了看清物體,可能產生內斜視。 3.眼外傷:眼部受傷影響眼外肌或神經,造成眼球位置異常。 4.遺傳因素:家族中有斜視病史,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5.不良用眼習慣:長期近距離用眼、側躺看書或看手機等,可能引起眼肌調節失衡。 總之,眼球向內斜視且能隨意轉動的后天原因較為復雜。一旦發現,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眼科就診,通過詳細檢查明確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4-12-19 23:5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不用擔心,嬰兒期的寶寶由于內眼瞼比較厚,看上去多少會有點象"對眼"的。不用擔心,1歲之內都是可以矯正的。初生嬰兒的眼光只能短暫地停留在一個物體上,1~2個月后才能較好的集中視線,這時可在小床上懸掛彩色玩具,如氣球或吹塑動物玩具。玩具位置應在孩子仰臥時胸部正上方、視線所及處。大的玩具可掛得高一些,距孩子約70厘米;小的玩具可略低一些,但不應低于40厘米。注意不要掛在眼睛正上方,以免嬰兒眼疲勞或引起斜眼、對眼等。玩具應選擇色彩鮮艷、結構簡單、體積較大、帶有音樂聲響的,種類不宜太多。家長還可在一旁緩慢移動玩具,訓練嬰兒目光隨之移動,還可在小兒耳邊輕輕地搖鈴,使其跟著聲音做轉頭動作。
2015-11-14 18:4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做向外練習吧,每天練習30分鐘,實在不行就怎么舒服怎么看吧。希望孩子快樂成長。
2015-11-14 13:2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您好,如果寶寶已有對眼或斜視就更要引導寶寶向多個方向注視來加以矯正,到了3歲仍不見好轉,應找眼科醫生診治。平常別老在上方放玩具,就是盡量讓寶寶看左右的東西,比如在小床的床欄上掛上色彩鮮艷的玩具等等。如果情況沒有好轉,建議聽聽專業醫生的意見。
2015-11-14 09:3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有的寶寶出生初期,似乎有點斜視,有時看上去又似乎“對眼”,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寶寶在出生最初幾個月內,眼肌尤其是調節眼球活動的一些肌肉發育不完善,雙眼的共同協調運動能力較差,而寶寶通常又非常習慣用深沉和目不轉睛的凝視來觀察周圍事物,與自己的父母交流。再加上嬰幼兒時期寶寶的鼻骨不發育,兩眼距離較近,年輕的父母在與自己孩子對視時總覺得寶寶好像是對眼。其實,這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屬于暫時的正常生理現象,一般2—3個月后寶寶雙眼的共同注視能力就可以發育良好。在這個時期,如果父母在護理上不盡心,就有可能誘發或加重寶寶斜視和對眼。如經常只讓寶寶看一側光線,不注意經常變換體位;或者把嬰兒床上的玩具掛得太近,使寶寶兩眼經常注視近物等等。所以,父母要注意變換寶寶睡眠的體位,使光線投射方向經常改變,今天頭睡左邊,明天睡右邊,隔日調換,這樣就能使孩子的眼球不再經常只轉向一側;小床上彩色玩具不能掛得太近,至少距離1米以上,也可在各個角度多掛幾個,以免寶寶只注意一點,這樣就可避免寶寶發生斜視或對眼了。當然隨著寶寶面部骨骼的發育,尤其是眼眶及鼻骨的發育,假性內視是會逐步消失的。“對眼”,又稱為斗雞眼,孩子若形成對眼之后,長大后會直接影響面部美容。為此,在嬰兒期應注意預防,以防止形成對眼。(1)促進嬰兒眼珠轉動。從嬰兒的視力發育特點來看,孩子在出生2個月后,視力增強,已能注視周圍的人和物,這時,嬰兒如果睡在搖籃里,不能在距搖籃1.5米以內的空間擺設玩具、物件等任何東西。有的年輕母親常在搖籃的前上方,持1個不動的玩具以逗孩子,由于距嬰兒的眼睛很近,孩子較長時間注視,眼球不動,因此,時間長了就很易形成對眼。若要擺設玩具、物件,必須在1.5米以外,不能只擺1件,而應擺幾件,兩件之間還要有一定的間隔距離,以便孩子輪流著看玩具或物件,促進嬰兒的眼珠不斷轉動,防止對眼。(2)增加眼球轉動頻率。將嬰兒放在搖籃內的時間不能太長,大人應過一段時間就將嬰兒抱起來,轉一轉,讓孩子能看到周圍的事物,而產生好奇心理,以增加嬰兒的眼球轉動頻率。只要經常注意以上兩點,就可以預防孩子的對眼。如果寶寶已有對眼或斜視就更要引導寶寶向多個方向注視來加以矯正,到了3歲仍不見好轉,應找眼科醫生診治。對眼”醫學上稱為“內斜視”的斜視眼。表現為一眼向前注視物體,另一眼球向內轉向鼻側或是雙眼視物時,雙眼球均轉向內。前者分為共轉性內斜視和麻痹性內斜視后者為固定性內斜視。共轉性內斜視患者的眼球向各方向運動不受限。雙眼分別向前注視時,雙眼的斜視角度是一致的。麻痹性內斜視則為麻痹的那只眼球向外轉動全部或部分受阻。麻痹眼向前注視的斜視角大于非麻痹眼注視時的斜視角,也就是兩眼分別注視時“對眼”向內斜的程度不同,固定性內斜視是兩眼均向內斜視均不能向外轉動。雙眼球的內直肌已纖維化不能轉動。專家提示:共轉性內斜視還分很多類型,其中的調節性內斜視和部份的調節性內斜視,因為這二種內斜視如果同時患有遠視,可以通過戴遠視眼鏡矯正“對眼”或減少“對眼”的度數,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用眼鏡來矯正斜視。那么所謂真假“對眼”又如何解釋呢?也就是說有一些兒童給人看起來雙眼球轉向內側像內斜視,但到醫院給眼科專科醫生檢查又不是內斜視,這部分兒童多數是因為鼻梁向來發育比較扁平,或兩眼之間的皮膚比較寬遮住了雙眼球內側的大部份或全部球結合膜即白眼球的部份。看起來雙眼的角膜即黑眼球緊挨著眼內眥的皮膚給人一種有“對眼”的感覺。這并不是真正的眼球內轉。眼球還是正位的,只是扁平的鼻梁及雙眼內眥的皮膚遮住了雙眼內側的白眼球造成了內斜視的假像,我們也稱為假性內斜視或假“對眼”也可叫做內眥贅皮。區別真假“對眼”的辦法很簡單,只要將鼻梁處的皮膚捏起用電筒照射鼻梁處燈光落在雙眼瞳孔中央就為假性“對眼”,落在眼球角膜的外側部分就為真性“對眼”。假性“對眼”因為眼球的位置是正的,所以不需要醫治。隨著年齡長大鼻骨發育,內眥皮膚被鼻骨撐起提上去。“對眼”的感覺也就消失了,民間有種說法,小孩的“對眼”不用治長大就好了。實際上就是指的假性“對眼”。真性“對眼”則一定要治療,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假性近視“對眼”具備正常眼的重合、融合、立體三級視功能。真性“對眼”則不具備這三級視功能,必須及早治療以建立這三級視功能,否則年齡大了再治僅僅起到美容的效果,影響孩子從事某些精細的工作及駕駛機動車。寶寶眼睛健康和寶寶對眼應該是區分開來討論。如果是對眼,則應該能夠用大人的肉眼就可以看出來,無需儀器或者其他的檢查。對眼是指兩個眼睛的眼珠有意無意地向中間位置靠攏,形成一種不正視物體的現象,這個沒有什么疑問,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如果是眼部其他問題,可能還需要去好好辨別一下才行。需要好好讓大夫檢查檢查。祝您寶寶健康!
2015-11-14 09:1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