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震顫半自理有時糊涂,手術方法及風險如何
全身震顫生活半自理有時糊涂會不自主的掉下床做在床邊時.2004年確診原因不明想咨詢下手術方法和風險.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全身震顫且生活半自理、有時糊涂,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神經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等。手術治療需綜合評估,常見手術方法有腦深部電刺激術、神經核毀損術等,風險包括出血、感染、神經損傷等。 1. 疾病原因:全身震顫伴認知障礙可能是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腦血管病等導致。 2. 腦深部電刺激術:通過植入電極調節神經活動,改善癥狀。優點是可調節、創傷相對小;風險有電極移位、設備故障。 3. 神經核毀損術:破壞異常神經核團。效果直接,但可能有不可逆損傷,如偏癱、失語。 4. 術前評估:包括神經系統檢查、影像學檢查等,以確定手術適應證和排除禁忌證。 5. 術后康復:需要進行康復訓練,促進功能恢復,如肢體鍛煉、認知訓練。 6. 個體差異:患者年齡、基礎健康狀況等會影響手術效果和風險。 總之,對于全身震顫且生活半自理、有時糊涂的患者,手術治療是一種選擇,但需謹慎評估。建議在正規醫院,由專業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
2024-12-20 04:2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目前國內治療帕金森比較有效的方法是靶向修復療法,通過修復壞死的大腦黑質細胞,補充腦細胞,使黑質細胞不再壞死下去,促進黑質細胞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遞質,達到消除患者震顫、肌肉強僵直和姿勢步態異常的癥狀,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阻斷帕金森病的發展。想了解更多這方面問題的話,您也可以點擊在線進行咨詢。
2015-11-15 01:1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帕金森病的臨床表現為:肢體震顫,上肢不自主有節律性抖震或頭部有節律擺動;肌強直,扳動上或下肢有如扳動鉛管一樣,由于面肌強直,表情呆滯,如戴上假面具一樣,步履艱難,兩足擦地行走或慌張步態,很易跌跤;植物性神經功能異常,夜間體溫升高和出汗,皮脂外溢,下肢水腫,便秘,食欲不振,有些患者表現精神異常或癡呆. 帕金森病治療的方法頗多,大概可分為藥物與手術或綜合治療. 藥物治療臨床最常用和療效較好還是左旋多巴.但藥物治療畢竟是一種替代療法,無法緩減本病的發展過程,且長期應用效果衰減,還可出現不良反應. 手術治療有以下幾種: 1,腦立體定向毀損術:有報導用磁共振-計算機聯網定位法,將一根比頭發還要細的微電極測出帕金森病患者腦內震顫和僵直細胞準確位置,達到細胞水平定位,然后用射頻針加熱毀損這種病變細胞,即所謂“細胞刀”技術. 2,腦深部刺激治療:即在腦深部靶點安置電極,進行刺激治療本病.用立體定向技術將電極植入丘腦外側核中間部,經體外電脈沖使該部產生效應. 3,立體定向神經放射治療;即X刀,伽馬刀(γ刀)治療.本法治療帕金森病最大好處是不動手術,用射線毀損癥灶靶點.但“兩刀”主要靠CT或磁共振進行丘腦外側核定位,此法靶點定位準確性較差,有報導認為本法侵襲小,并發癥少,無痛苦,但作用緩慢,費用高昂是其不足之處,故在治療本病未居主導地位. 4,基因治療:基因轉移技術對帕金森病治療嘗試始于90年代初期.最近有人在基因療法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一種選擇性作用于帕金森病系統的營養因子,即膠質細胞衍生的神經營養因子,它是目前發現的特異性最強的多巴胺能神經營養因子,該因子能保護緩解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進行性喪失并促進其生長,這是針對帕金森病的病理變化治療的一種方法,可逆轉本病進程,符合生理狀態,副作用少5.“五聯綜合氣血平衡療法”治療帕金森綜合征,是調節神經,恢復神經元胞體,軸突,樹突生長,提高多巴胺神經元的活性,在臨床上至于效果獨特,這種方法治愈率達95%以上,而且見效快,痛苦小,沒有毒副作用.6.用遙控器開電視,人們已習以為常,最近北京醫院的4位病人,卻用特殊的“遙控器”開啟自己腦內的起搏器,治療帕金森病.腦起搏器一開,病人原來或僵直或亂動的手腳就又能正常活動了,有的原來坐在輪椅上的病人,甚至重新學會了跑,跳.
2015-11-14 15:5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