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失眠停藥后反復且伴多種不適,如何應對?
我一個多月了,幾乎天天失眠,白天特別困,一躺下就無困意了,越著急想睡,越急,越睡不著,不一會心慌、焦慮、不安、還潮熱.。這樣徹夜難眠.。吃藥后效果顯著,之后想停藥,就去針灸,針灸之后非常興奮,更睡不著了,后看中醫,喝6副中藥,也有效果。可停藥后,又睡不著了。徹夜難眠。主要是一躺下心不安,焦慮,潮熱。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長期失眠且停藥后反復,并伴有心慌、焦慮、不安、潮熱等癥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環境因素、疾病因素、藥物因素等。 1.心理因素:生活中的壓力、緊張、焦慮等情緒可能導致大腦處于興奮狀態,難以入睡。建議通過放松訓練,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來緩解。 2.生理因素:生物鐘紊亂、內分泌失調等會影響睡眠。要保持規律的作息,避免熬夜。 3.環境因素:噪音、光線過強、溫度不適等環境條件不佳也會干擾睡眠。營造安靜、黑暗且溫度適宜的睡眠環境有助于改善。 4.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神經衰弱、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可能引發失眠。需要針對具體疾病進行治療。 5.藥物因素:部分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影響睡眠。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 長期失眠對身心健康影響較大,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進行調理。如果自行調理效果不佳,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查明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2024-12-18 23:5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有助于調節睡眠周期;周末時不要長時間賴床。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寢時不言談,不思索,先睡心,再睡眠;即:睡前不過度用腦,上床后排除一切雜念,保持安靜;另外,注意臥室環境清靜,空氣新鮮,床鋪硬軟適宜,則能提高睡眠質量。睡得好,起床后精力自然充沛。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精神緊張、興奮、抑郁、恐懼、焦慮、煩悶等精神因素常可引起失眠,對于失眠的治療應該先查找失眠的原因,中醫講失眠的病在心,涉及肝脾腎,長此以往會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健康,平時要注意舒緩情緒,避免精神刺激,睡前可以通過聽輕音樂。
2015-11-13 23:4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失眠的患者是需要保持心情的舒暢,避免煩躁等。中成藥來進行調理,比如烏靈膠囊等,有補腎健腦,養心安神的作用。用于心腎不交所致的失眠、健忘、心悸心煩、神疲乏力、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少氣懶言、脈細或沉無力;神經衰弱見上述癥候者。注意忌食辛辣食物,保持樂觀心態。研究表明,肢體活動也與認知功能密切相關,可延緩腦力衰退,同時保證充足睡眠。
2015-11-13 15: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您好!頑固性失眠是一種比較難治的疾病,其病情遷延時間較長,容易反復發作。首先建議給自己放一段長假,讓身心在大自然中放松,如果工作脫不開身的話也要選擇一些休閑的方式來放松自己。其次就是調整生活目標,讓自己活得輕松一些。你好:失眠多數是由于緊張壓力或是精神因素造成的,最好采取自然療法,不要隨便服用藥物,藥物可以擾亂睡眠的自然過程,但是可以用中藥治療,中藥沒有什么副作用,你也可以使用放松訓練或催眠CD,加強活動與鍛煉,放松身心,對失眠有改善,提高睡眠質量。
2015-11-13 15:0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失眠會有很多的因素導致,失眠的治療需要查找失眠的原因,中醫考慮失眠病在心,涉及肝脾腎,或者是由于過于勞累耗傷心血導致的心脾氣血兩虛型失眠,或者是肝火過旺肝郁脾虛型的失眠,或者多見于肝腎虧虛型的失眠。需要根據你的癥狀來對癥分析論證,加以治療,才會從根本上調理根治,要注意晚上睡前避免服用可樂,咖啡,巧克力,酒,茶,規律飲食,不要暴飲暴食,按時吃飯.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纖維性食物,并注意改善睡眠環境有利于減輕大腦興奮狀態,
2015-11-13 13:0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針灸?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內病外治”的醫術。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