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放線菌病的癥狀、診斷及治療方法有哪些
您好,在此醫院進行治療就可以了,這是目前國內很好的醫院了! 骨放線菌病(actinomycosis of bone)是一種深部的霉菌病,少見,本病在我國西北部偶見。以農村病人為多。發病的年齡最多在11~30歲,該病系產生多處竇道肉芽腫性疾患。從竇道排出帶有“硫磺色顆粒”的膿性液為其特點。牛、馬也可患此病。 病原學 放線菌是絲狀霉菌,常呈放射狀排列,存在土壤中,種類較多,使人致病的是牛型放線菌。該菌革蘭氏染色陽性,有厭氧特性。在正常人的口腔中,齲齒及扁桃體隱窩中均可發現放線菌菌絲,其形態與致病菌相同。除牛型外已找到五種類型,其致病菌多在組織粘膜缺氧及抵抗力減低的狀況下(常見拔牙或炎癥后),生長及蔓延,從口腔粘膜進入下頜角及頸部。也可由呼吸道侵入肺部造成肺部的病變,由消化道侵入回盲部。放線菌多沿結締組織直接向周圍組織侵犯,很少經血循傳播,決不經淋巴系統擴散為其特性。病變擴展可累及骨骼,骨病變大多為繼發性的。 病理改變 病理表現主要為慢性化膿性肉芽腫性炎性腫塊,原發病灶大多在皮下組織與粘膜下,放線菌周圍有多核細胞及單該細胞浸潤,外層有成纖維細胞及異物巨細胞,并有豐富的網狀毛細血管。肉芽組織軟化形成散在的小膿腫,繼而破潰則形成多數瘺管,分泌物為膿性帶有黃色“硫磺顆粒”,最后形成瘢痕。病灶中急性和慢性炎癥相互存在。病菌對各種組織都有溶解作用,故病變的擴展方式為直接侵犯周圍組織。常見的發病部位是頸面部,約占50%以上,其次是胸部和腹部。 骨病變先自骨膜開始,進而侵犯骨皮質,最后侵入骨髓腔,多繼發于軟組織的直接蔓延。骨病灶表現為破壞與增生相交錯的炎性病變。在下頜骨病變多表現為有明顯的骨質破壞而無新骨的形成,一般無死骨。在脊柱則新骨的形成較多,故困椎體破壞塌陷造成后凸畸形的極少。椎間盤多保持完整。但本病常累及椎體附件及肋骨頭。 患者可有全身感染性癥狀,如發燒,不適,貧血等。但主要是局部炎癥表現。累及下頜骨時,初起多有牙痛,繼之齒槽腫脹,牙松動,伴有輕度的疼痛,頰部軟組織腫脹,下頜骨增厚,炎性肉芽腫塊可軟化破潰流出由菌落組成的黃色的“硫磺顆粒”膿液,形成多數瘺管,愈合后形成不規則韌性疤痕。上頜骨的損害可擴展至顱內、腦膜及腦。頜骨以下病變可擴展到頸胸部,向后擴展可達頸椎。而胸部病變可侵犯肋骨及胸椎,回盲部病變可侵犯骨盆及腰椎。 若椎體受累病變可沿前縱韌帶向上、下擴展至多個椎體受侵。破壞過程可向側后方椎弓,橫突,肋骨頸及頭,再延至棘突全遭破壞。但椎間盤多保持完整。此時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也不重,僅有輕度的疼痛及壓痛,脊柱活動輕度受限。 診斷 本病在診斷上并不困難,面頸部下頜骨的病變較特殊。臨床上化膿性慢性肉芽腫塊,繼之破潰,流出帶有黃色“硫磺顆粒”的膿液,并形成多數瘺管的特征,有助于診斷。椎體受侵犯后的臨床表現與椎體及附件的X線改變也具有其特點。當然在鑒別診斷上應注意與骨慢性炎癥和骨結核相區別。慢性炎癥常有急性炎癥的病史,破潰流膿,死骨形成。膿液無黃色顆粒。脊椎結核有多椎間盤的破壞,受累的椎體少,橫突和肋骨頭常不受破壞,寒性膿腫中無黃色顆粒,脊柱常伴后突畸形。當然對本病的確診是在硫磺顆粒中找到排列呈放射狀菌絲最有說服力。 輔助檢查 X線片表現主要為不規則,邊緣不整齊的溶骨性破壞和骨致密硬化。下頜骨增大變厚可伴有瘺管出現。椎體受累可見椎體有蜂窩狀透明區表現,即骨質疏松破壞區被骨質增生硬化所圍繞而致,椎體極少有塌陷。 實驗室檢查:主要是霉菌檢查,從膿液中的硫磺顆粒可找到放射線菌。將硫磺顆粒放在兩片玻璃間壓碎,在顯微鏡下即可見向四周呈放射狀排列的菌絲體。也可用厭氧培養基作放線菌的培養。 較困難。因有時不能在早期做出確診(如胸腹部或脊柱的病變),故得不到早期治療,預后一般較差。 常采用外科手術,切開引流及壞死組織切除。盡可能敞開病灶與空氣接觸。手術前后給以大劑量的抗生素,以青霉素為首選。每日200~600萬單位,持續數個月。有時可配合有磺胺嘧啶和碘化物。全身情況差者給以支持療法。在面頸部也可用放射療法。 注意口腔衛生,防止感染。如拔牙后應及時用抗生素等,對預防放線菌的發生也有積極的意義。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骨放線菌病是一種少見的深部霉菌病,以下將介紹其癥狀、診斷方法、治療手段、預防措施及預后情況等。 1.癥狀:患者常有全身感染癥狀,如發燒、不適、貧血等,局部炎癥表現明顯。下頜骨病變多有牙痛、齒槽腫脹等,胸部、腹部等部位病變也各有特點。 2.診斷:面頸部下頜骨病變有化膿性慢性肉芽腫塊、流出帶黃色“硫磺顆粒”膿液等特征。椎體受侵有相應臨床表現及 X 線改變,確診需在硫磺顆粒中找到放射狀菌絲。 3.治療:常采用外科手術,如切開引流、壞死組織切除,敞開病灶。術前術后用大劑量抗生素,如青霉素,還可用磺胺嘧啶和碘化物。全身情況差者需支持療法,面頸部也可用放射療法。 4.預防:注意口腔衛生,拔牙后及時用抗生素。 5.預后:因早期確診困難,常得不到及時治療,預后一般較差。 骨放線菌病雖少見,但了解其相關知識,有助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改善預后。
2024-12-18 16:4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