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據衛生保健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小學五、六年級,已有30%左右的男孩和女孩分別出現遺精、月經初潮等生理現象。但中小學生普遍缺乏性知識,全面開展青少年性教育和性知識的普及,幫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性觀念,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
現狀:小學生性成熟年齡提前
近年來,隨著因物質豐富而營養提高、攝入含有激素的食物和藥物增多等因素影響,使青少年的青春發育年齡提早了2-3歲,形成性早熟現象。
根據廣州市衛生保健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小學五、六年級,已有30%左右的男孩和女孩分別出現遺精、月經初潮等生理現象。但在小學中,關于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教育,主要是放在思想品德的教育方面,而幫助學生提高認識自己,完善自己的生理、心理教育幾乎沒有。小學生只能從非正規的渠道里去尋找關于生理、心理現象的知識。即使是一些青春期性教育開展得比較好的學校,對學生也僅限于生理衛生知識的教育,很少涉及性心理問題。因此,加強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已經成為社會的當務之急。
${FDPageBreak}
青少年性教育勢在必行
擔憂:老師家長互相推諉性教育
市民主促進會在建議中認為,教育部門長期只重視語、數、英等學科的教研培訓,而普遍缺乏對學生性知識的研究。從小學調查反映出來的情況看,只有一半的教師“簡單地”向學生宣傳過性健康知識,而有29.4%的教師完全沒有向學生講過。
許多家長對家庭性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認識不足,未能充分發揮家長在性教育中應有的作用。雖然大部分學生認為由家長傳授性知識更合適,但實際上只有少數家長愿意進行家庭性教育,卻有一半以上的家長把自己應向孩子傳授性知識這個義不容辭的責任推給教師。只有42.6%的家長曾向孩子簡單講過月經和遺精,而有22%的家長承認自己從沒有向孩子講過性健康知識,有19.9%的家長承認自己不知道孩子遺精或月經情況。
${FDPageBreak}
青少年性教育勢在必行
建議:一年級應開課講性教育
市民主促進會建議,加強基礎教育中青春期教育師資的培訓工作,設立學科、完善善職稱評定的各項標準,同時將此門課程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之一。
據悉,廣州市教育局已在全市選擇了40所中小學、幼兒園,以課題實驗研究的形式試點開展性教育專門課程。鑒于青少年性成熟年齡逐年提前,建議抓緊對課題實驗進行總結,迅速制定方案,從小學一年級起全面開設“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課程”,并從教材、師資、教學方法等多方面進行探索,健全和規范中小學的性健康教育管理體系,做到“教材、教師、課程、檢測、責任”五落實。建議學校設立獨立的青春期教育輔導室,配備電腦和相關書籍,以及其他相關設施。學校還可采取聘請醫生到校講課的方法,對學生采取男女生分開的方式授課,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適當的青春期性教育。
(責任編輯:徐惠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