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一項針對 609 名 16 至 23 歲青少年進行的性行為調查顯示,有 13% 的青少年性活躍,而當中 4% 有超過一個性伴侶。
大部分接受調查的青少年對安全性行為,如使用避孕套、避孕丸等有一定的認識,不過仍有 23% 的性活躍青少年在進行性行為時,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政務次長張思樂受訪時說:“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一些青少年雖然在性行為方面開放,避孕知識也不缺乏,不過仍選擇冒險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這點令人擔憂。”
他說,青少年如今能夠從互聯網等方面獲得大量性方面的信息,根本無法阻擋,能做的就是向他們灌輸正確的價值觀與性方面的知識。
他表示,社青體部希望與教育部合作,有系統性地從小學至初級學院,甚至是大學,通過各種活動、課程,向學生傳達性方面的知識,包括婚前性行為的后果等。
不過他強調,家長在灌輸正確的性價值觀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也最清楚自己要把什么樣的價值觀傳達給孩子。
如今,許多家長在孩子教育的各方面都非常踴躍與校方合作,性教育方面也應該如此。家長若與校方合作,能夠給青少年最全面、完整的性教育。
調查由拜爾先靈醫藥公司 (Bayer Schering Pharma )與 Youth.SG 網站聯合進行,是它們展開的“對性行為負責”運動的其中一項活動。調查結果昨午在共和理工學院公布,張思樂是座上嘉賓。
調查也顯示,有 74% 的青少年認為,避孕套是防止性病傳播最有效的避孕方法。國大醫院婦產科高級顧問醫生考迪星( Kuldip Singh )教授表示,雖然大部分青少年知道避孕套是防范性病最有效的方法,但是仍有 26% 認為其他方式如避孕丸、體外射精等同樣有效,這點令人擔憂。
他說:“避孕套是唯一能夠防止愛之病與其他性病的方法,不過仍有超過四分之一接受調查者并不知道。”
他指出,這或許是這個年齡層患性病者增加的原因。根據今年 3 月份的媒體報道,前年有 678 名 10 至 19 歲的青少年因性病求醫,比 2001 年的 256 名超過兩倍。
至于避孕方式,有 55% 性活躍的青少年最常使用避孕套, 23% 則表示不采取任何避孕措施。選擇體外射精、計算排卵期與避孕丸的分別有 18% 、 8% 與 6% 。
考迪星指出,選擇使用避孕套的數據令人鼓舞,不過青少年對其他避孕措施的可靠度的認識仍有待提高。許多青少年仍不知道,服食避孕丸其實是最可靠的避孕措施,聯合使用避孕丸與避孕套的可靠度其實最高。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接受調查的性活躍青少年當中, 36% 每次都采取避孕措施, 35% 卻每 10 次就有少過 7 次會采取避孕措施。大多數青少年表示,他們是在“一時興起”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因此不是每次都會采取防范措施。
根據衛生部提供的數據,去年 20 歲以下墮胎的人數從前年的 1279 人上升至 1391 人,占總墮胎數目的 11.6% 。
在這之前的 5 年, 20 歲以下的墮胎人數每年都下降,從 2000 年的 1730 人下降至 2004 年的 1341 人。
除了向青少年傳達安全性行為的信息,主辦當局也鼓勵青少年堅持自己的立場,勇于向婚前性行為說不。
師生對調查結果感驚訝
有 13% 接受調查的青少年性活躍,令不少人感到詫異。
出席“對性行為負責”講座的兩名共和理工學院學生陳依惠( 18 歲)與高健剛( 18 歲),對這個調查結果就感到驚訝,覺得這個比例相當高。
他們認為,既然有一些青少年已經有性行為,教導青少年正確的防范措施,防止懷孕與性病非常重要。
初級學院教師王續穎( 26 歲)認為,師長雖然能夠勸青少年不要在婚前有性行為,不過仍會有一些學生選擇偷吃禁果。
她表示,校方曾安排防止愛之病的講座,當中包括如何使用避孕措施的環節,學生都非常感興趣,而且敢于發問。
她說:“他們可能不好意思問家長。在學校舉行這類講座,他們會發現其他同學也有相同的問題。”
不過,她也指出,一些學生可能會“濫用”這些避孕措施知識,以為只要采取措施做性行為就“安全”。
她說:“所以,家長與教師還是要強調,選擇對婚前性行為說‘不 ' 其實是最‘安全'的。”
新加坡家長計劃協會( Singapore Planned Parenthood Association )委員之一,有超過 15 年輔導青少年經驗的約翰·維加嚴( John Vijayan )則表示,協會到中學辦一些講座時,都會向學生傳達避孕措施方面的知識,不過也會強調對婚前性行為說“不”的重要性。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常虹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