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qū)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春宮圖”都是哪來的?
版畫鴛鴦秘譜、宮廷艷歷、古代性福圖、古代合歡椅……這些圖畫、瓷器、玉器、性工具所展示的性世界,讓現(xiàn)代人也嘆為觀止,古人竟有如此生動、豐富的性生活。其實,這些大多數(shù)是古代人進行性教育的“教科書”。在古代,女孩十五六歲就要嫁人,婦女在出嫁之前不懂“夫妻之道”,如何對其進行性教育呢?古人主要采用器物演示,輔助課本、圖畫引導的方法,最典型的就數(shù)“嫁妝畫”和“壓箱底”,它們實際上就是不同性交方式的春宮畫和性愛姿勢大全的瓷器。
丹霞山中華性文化博物館館長林祥倫說,唐朝以它特有的開放風氣著稱,從宮廷到民間,人們性禁忌少,性生活的自由度相當大。而到了宋朝,宋明理學主張“存天理滅人欲”,成為我國性文化史上一個轉(zhuǎn)折期,此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性禁錮越來越多,性自由越來越少。此后,這些“春宮圖”就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末性禁錮被打破,它們才作為文物重新被人們認識。
正確看待性文物,正確面對性問題
在歷屆性文化節(jié)上,性文物展臺前的觀眾都會“扎堆”,人們懷著各種心態(tài)去看待這些“春宮圖”。有人認為新奇、有趣,有人覺得不雅,甚至淫穢。林祥倫說,由于我們對性禁錮得太久,人們重新接受、認識“性”需要一個過程,值得慶幸的是,通過各種宣傳,人們越來越容易以開明的心態(tài)接受性教育。
40歲的劉女士懷著好奇的心態(tài)看了古代性文化展,但看完之后,她第一次感覺自己有多么幼稚,發(fā)現(xiàn)這么多年來自己都對不起老公。她說,雖然已經(jīng)過了40歲,但性對于我來說還是一片空白,也因此嚴重影響了夫妻感情。我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父母管教很嚴,上大學時雖有追求的男同學,但在母親“大學里不許戀愛”的家訓下,我總是把自己藏得很深。25歲那年,母親給我相親,相中了一個男孩,我對他沒什么反感,那一年我和他結(jié)婚了。他對我愛護有加,但夫妻房事上我總是很扭捏,從心里感覺是一種罪惡,揮不去那種齷齪感,總是覺得高尚的人不應這樣。保守、封閉的性觀念讓劉女士13年的夫妻生活一團糟。
性學專家馬曉年也喜歡收藏性文物,在其博客里也展示了許多性文物圖片,他認為,在臨床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與患者的心理、觀念等因素有關(guān),通過介紹一些我國古代性文化和性歷史將有助于糾正患者的封閉保守的性觀念,從而正確面對自己的性問題。
${FDPageBreak}
如何欣賞性文物?
性文化是長期以來人們忽略的一個問題。古代性文化展給了人們一個機會了解性文化,到底我們應該如何去欣賞這些性展品呢?林祥倫認為可以從性指導、性教育、性健康三個角度去了解、品鑒。
1、性指導
在有些文化環(huán)境中,把性活動看作是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例如,馬曉年收藏的中國古代史前的象牙簡版上,就雕刻有不同的性交體位,目的是性教育和性生活指導。西方甚至把中國古代春宮圖等歸屬于情色藝術(shù)。當然情色文化的目的也可以是宗教崇拜,如在印度的著名神廟里,就創(chuàng)作和裝飾著大量性愛雕像,他們還寫下《卡馬經(jīng)》,用以指導人們的生活,其中包括性愛指導。
2、性教育
中國古代就有性教育,在一些文物中可以見到在父母做愛之時,孩子嬉戲于側(cè)的場面,由此看來,古人似乎并不回避這些事。當時的一些小玩件也清楚地見證了當時社會對此的態(tài)度,如小孩趴在船艙上偷聽大人在艙內(nèi)做愛的動靜并得意地嘻笑。
在一套5個的瓷碗上分別繪有粉彩的春宮圖上,全有兒童在場,或在窗外或在室內(nèi),神情自然。馬曉年認為,實際上大人對性的態(tài)度決定了孩子的反應,如果大人表現(xiàn)出驚慌失措,孩子就有可能出現(xiàn)負面心理,反之則不會出現(xiàn)負面影響。
3、性健康
古人遺留下來的房中術(shù)文獻無不閃爍著科學的光輝。林祥倫說,《素女經(jīng)》就詳細地介紹了夫妻性生活的技巧,比如男人對ED問題要心平氣和。房中術(shù)還強調(diào),性是自然而必需的,陰陽必須相合,性壓抑不可取。夫妻性生活要和諧,要雙方“神和意感”,兩情相悅,才宜于性交。這些觀點與現(xiàn)代科學也不謀而合。
(責任編輯:劉曉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qū)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