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話題動機 11月26日下午3點14分,央視一套播出一則使用安全套可以預防艾滋病的公益廣告——這是我國中央級電視媒體第一次出現涉及安全套及生殖健康的公益廣告;緊跟著廣州開全國先河,舉辦首屆全國(廣州)性文化節。一連串與“性”相關的事件似乎要一舉打破中國人幾千年來對“性”約定俗成的噤聲。為此,記者專訪了中國性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性學會會長,廣東省計劃生育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張楓。
嘉賓介紹 張楓:中國性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性學會會長,廣東人口學會會長,廣東省計劃生育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先后出版有《黨政領導干部人口與計劃生育知識讀本》、《新時期人口與計劃生育探索》、《與青少年朋友說性》、《性與生殖健康知識叢書》等十幾部專著,并在國內乃至海外多種報刊上發表大量文章。
廣東敢于吃螃蟹——舉辦首屆性文化節
記者:首屆全國(廣州)性文化節剛剛落下帷幕,這次會展效果如何?您覺得它有何意義?廣東又為什么敢于第一個吃螃蟹?
張楓:這次性文化節非常成功,展銷會的兩個展區很快就被300多個廠家搶購一空;原定演出19場的話劇《醒悟》最后一共演了50場,而且場場爆滿,謝幕時常常是滿場觀眾站立鼓掌,久久不肯離去;艾滋病人的彩車游行也引起市民的熱烈反應。
廣州第一個舉辦全國性文化節,是因為條件比較成熟。在這方面,廣東一直是走在全國前列的。90年代初開始在青少年中開展性教育、1998年開始在街頭巷尾安裝安全套自動售販機,民眾性文明程度比較高。再說,廣東要建設名副其實的文化大省,就不能光講“白天的文化”,老百姓的夜晚也要過得科學、安全、有情調啊!這次性文化節的主題是“引導健康性心理、弘揚現代性文化、樹立正確性觀念、培育新型性道德、普及科學性知識”,其實就是搞好“夜晚的文化”。“夜晚的文化”好不好,與人們的健康、在“白天”的工作和生活的質量關系密切,對人口素質和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遏制性病與艾滋病蔓延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意義重大。
性文化≠黃色文化
記者:性文化對國人來說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概念,人們對它也有不少的誤解,這次性文化節也有人提出異議。您覺得現在民眾對“性文化”的理解存在哪些誤區?
張楓:從有人類開始,就有性,有性才有生命的延續,才有人類幾千年的文化。馬克思主義認為文化就是人化,是人類在改造世界的活動及其成果中所展現出來的體現人的本質、力量、尺度的那一部分。性文化也是如此,它反映的是人類在針對性和與性有關的物質和精神方面所達到的程度和方式,包括了物質、精神和制度三個方面。歷史上曾出現的“生殖崇拜”、“母親崇拜”,現在的關于性的“禁忌”等等,都是性文化的一部分。
很多人認為性文化就是“黃色文化”,這是“黃色文化”是對性文化的異化。衡量性文化有益或有害的唯一標準是看它是否有利于人類順利地生存、不斷地繁衍和健康地發展。我們舉辦性文化節就是要提倡科學的、有道德的性文化,讓人們正確地認識性、對待性。
就像在青少年性教育問題上,父母極力避免對孩子談性,認為講多了會誤導孩子們早戀、甚至過早接觸性。但事實上對孩子講授性知識和宣傳使用避孕套,對于他們來說就像是教他們使用火柴和刀一樣,并不是就要他們去放火、殺人,目的只是讓他們懂得怎么去對待和處理這樣的事。該發生的事情總要發生,只有做好預防才能把傷害降到最低。
預防性病、艾滋病形勢嚴峻
記者:第16個“世界艾滋病日”的宣傳主題是“相互關愛、共享生命”。廣東在這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情況如何?
張楓:中國現在有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80多萬,已進入快速傳播期。在廣東,艾滋病實際感染人數也達2萬,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形勢嚴峻。
廣東省在預防性病、艾滋病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成立艾滋病防治專家委員會、開展醫務人員培訓、建設實驗室、建立全省HIV職業暴露的應急系統、推廣降低危害策略、開展行為干預試點、建立艾滋病治療基地等等,特別是在加強部門合作方面卓有成效,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所以今后,加大工作和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全民防病意識、關注艾滋病人將是長期的任務。
這次“預防艾滋病彩車廣州行”效果就很好,10萬個安全套在一天里派發一空,市民對艾滋病人不再畏如狼虎,沒有出現歧視艾滋病人的事件,讓我們看到了好的開始。話劇《醒悟》的現場反應也很讓人感動:觀眾們被劇情感動,表演結束還一直鼓掌不肯離開。用話劇的形式來讓人們了解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痛苦,讓他們關注、關心艾滋病人,才能和艾滋病人“相互關愛、共享生命”,我覺得這是好辦法,很成功。
中國的艾滋病人多在20至50多歲,但30至35歲的年齡段發病率最高,主要原因就是不潔性行為。如果注意性交安全,使用安全套,那么艾滋病的傳播就少了一大途徑。
重點在于普及青少年性教育
記者:青少年早戀早孕的現象日益增多,青少年性教育的缺乏是重要原因,普及性知識至關重要,廣東做得如何?在實際操作中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張楓:不久前,我與朋友在街上看見一對十四五歲的中學生,抱在一起接吻。朋友問我,這樣的情況該不該管?我說,當然該管,問題是怎么管,怎么引導。
推廣性教育,重點在于青少年。廣東省計生委和省委宣傳部早在90年代初就開始牽頭組織進行青少年性教育,但效果一直不甚理想:調查顯示,廣東省農村家長對青春期子女有性知識教育的不到10%,城市不到30%。父母們覺得不好意思講,甚至還擔心講了反而帶壞孩子。再就是學校的教育也存在不足,教材內容簡單含糊、放不開,既說不清道理,也沒人愿意看。這樣的青少年性教育自然很難達到效果。
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社會資訊發達,青少年生理心理成熟較之以前提前了1-2歲卻是一個擺在眼前的事實,這讓青少年在情感問題上走進一個危險的境地,早戀早孕的現象日益增多。據統計,廣東的幾個市縣里,進行人工流產的女性中,未成年人占了近30%,讓人吃驚心痛!
從這方面來看,避孕套廣告解禁是一件好事,為中國的性文化打開了一扇大門。對青少年來說,使用避孕套能避免早孕和隨之而來的傷害。廣東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1998年廣東就把避孕套普及到校園、城市、農村和社區。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人們都能很自然地使用避孕套,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懷孕,對遏制性病、艾滋病的傳播也大有幫助。
在普及性文化的實際操作中,我們強調健康的性知識教育和性道德教育相結合。而提倡性道德、性文明,第一點就是反對婚前性行為,其次才是提倡健康性行為。
(責任編輯:果果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