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我們年輕時甚至年長之后,受到一些觀念、理想、價值觀的影響,削弱了處理自己生活中性問題的能力。作為年青人的健康教育者(我自己也一樣),總結了幾個最常見的關于青少年性教育的誤區及其負面作用。
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在人生的某些特定時期,都要經歷性覺悟和性發展,體驗其變化過程。但是,我們并不知道性欲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出現。
1)哦,有沖動了么?只是暫時的,會過去的。
這種說法也許是對的,但有點詭秘。它只認效果不講真理。青春期的到來不僅有身心變化,還有更多的足以讓成人抓狂的情感變化。情感對青年人來說非 常重要, 處于青春期的人,其愛的渴望越來越強烈,喜歡結伴搭伙,廣交朋友。約翰 霍普金斯曾推出一本很著名的書叫《花季煩惱》(點此可免費下載),旨在提醒成年人多了解關于青春期成長變化以及如何適時應對這些變化。成年人常常認為“小 孩子不懂什么是愛”,或不理解親密關系。我當然不會說13歲與30歲有同樣的情感深度,但必須記住,每一個人都在表達和體驗自己最真實的情感。
這種說法不宜提倡,因為青春期建立的良好關系可以作為交流的方法、工具和機會,幫助成人引領青年人,在生活中分享價值觀,認真作選擇。
2)包括避孕套使用說明與示范的性教育會導致青年人過早發生性行為。這就是為什么近年來青少年發生性行為年齡越來越小。
這種說法最危險。我們必須面對最簡單的事實:人類都是猴子么。我們進化到今天,學會了通過觀察、口耳相承、前輩指導來獲得知識。我們需要的教育包括演示說明、邏輯推理、批判性思考。體驗學習也很重要,但是我們足夠聰明,當觀察和教育夠用時不一定需要體驗。
我們進行安全防范教育時用到“角色扮演”,為什么不應用到性教育上?實踐、教育和適當場所施教可以培養青少年的責任感,防范不良后果。這不僅僅 是希望,而是事實。提供青少年全面的、適于年齡的性教育,同時給予支持,他們會成長為具有性行為能力的成年人,而且對人生及自己的選擇感覺良好。
如果在學校里或家里宣傳這一誤區,勢必會導致青少年過早發生性行為和多性伙伴。這種說法像是禁欲支持者的橫幅,還有那些認為性教育只限于家長與子女之間的人們。簡單地說,它是完全錯誤的,是膽小怕事者的謠言。大量證據說明,性教育與性知識與延遲青年人性行為年齡有關。
3)年輕人沒有能力負責,因此不能有安全的性行為,或嘗試自己的性事。
人們談論性教育時必定要提到這一點。我們可以在課堂上討論這個問題,鼓勵年青人思考這個問題,但是,保護、防范年青人性行為一直是我們成年人的責任。這是為他們著想。他們不成熟,沒準備好,萬一發生了,也不會避孕。
首先,我反對家長只關注如何避孕。當然,避孕也很重要。但是,你要知道,年青人只占全美性活躍人群的20%,卻在性傳播疾病中占了半數以上。而 且,我們將意外懷孕作為性行為不良后果,同時將GLBT人群排斥在外(GLBT: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讓我們再次回到有意義的性教育 上,不僅要教育年青人怎樣才安全(使用安全套),還要教育他們為什么這么做(保護自己和性伴,遠離性病和懷孕)。
4)18歲以后才有性生活。
這個觀念讓我想到了幾年前的一位與我年齡相仿的名媛米麗 賽洛斯,她有一個18歲倒計時網站,只有到了18歲,對她垂涎的成年人才可以把她作為夢中情人。當然,此舉拋媚眼是真,倒計時是假。但18歲才能有性事這 個觀念根深蒂固。這個棘手的概念還有數不清的爭議:年青人可以接觸色情么,可以用性事輔助工具,他們何時應該開始性行為,等。不論何種立場,我們應該記 住,性欲從人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存在,是遺傳下來的。從嬰兒期學會站立,蹣跚學步到第一次約會,在長大成人之前,我們經歷了很多性發展的重要時刻。
另一個問題是,如果忽略人類的社會屬性,將性簡化到動物屬性這個地步,我們會錯失很多其他的東西,像自我形象、懂得性別角色/期待、性別用語, 更不要提媒體素養了。對青年人的性觀念采取保守、限制,會讓他們以為性是不好的,骯臟的....那樣的話,人類生活的這一部分只能雪藏。我要說的是,我們 的社會文化涉及性越多便越復雜。
5)等你長大了,就懂啦。
讓我們先保留前面的幾種說法-年青人要提問題的,成年人的答復只是拍下腦門兒,笑一笑,再加上這句詞兒的話,就是告訴孩子:勿談性,我(作為你 生活中的成人)不會與你開誠布公地談這事兒, 你也不會明白。孩子都很聰明,他們自已會抓住敏感的東西去學習,不會給大人帶來問題和困擾,逐漸形成性是“不好”的觀念。如果青年人拋出這樣的問題給你, 最好的辦法是,把它作為適時進行性教育和提供信息的機會。洛根醫生曾生動地記錄了她與5歲兒子進行的交流,她沒有敦促兒子上床睡覺,而是與他面對面,回答 提問,并啟發孩子思考。
6)孩子們需要的是童話。
性話題對孩子們來說太嚴肅了,難以理解。我感覺像打破記錄一樣,關鍵是要懂得怎樣進行性教育,并把握合適的時機,讓孩子參與其中。想想看,我們 為了訓練孩子大小便,教孩子了解身體功能,當青春期到來時我們有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認知。我可以講一講自己第一次月經來潮的經歷,那時候我離家參加了一個夏 令營活動,來潮后把我嚇壞了,深信自己患了癌癥,有數月之久。 我當時也知道月經是咋回事,但是,親身體驗是另一回事。幸好少女輔導員幫了大忙,直到幾個月后才去問媽媽解釋下,但是對我的影響已經產生了。這件事困擾我 很久,為什么呢?只要簡單的闡釋和理解就解決問題了,也省了我數月時間翻查媽媽的醫學書,試圖找到我“患”的腫瘤的類型。積極的一面是,我花了中學時期好 多時間以看醫學書為樂,雖然這樣的書呆子并非人人愛。
7)安全套不能學習,必須藏到他們需要的時候。
你怎么知道他們需要?年青人會安然地走來問你要么?他們知道自己需要這個么?這個問題太繞了:如果你藏起來等到他們需要時拿出來,就意味著年青 人根本不知道向你討要,他們需要時也不會問你。這不是個“假設”他們需要不需要的問題,事實是,進行安全套性教育延遲了平均性行為年齡(有相關研究結果佐 證) 。我喜歡把安全套視同于藥盒里其他家庭常用品。我們教育孩子遠離瓶瓶罐罐,遠離櫥柜,直到他們能夠理解,安全套的作用同理。
8)青少年(同孕婦一樣)激素太多,他們最惦記性事。
如果我們開口與孩子談性,教他們如何使用安全套,需要時隨時提供,他們就會像兔子一樣做愛、懷孕、輟學、再也不打電話回家。
我們需要做的是,通過全面、適齡的性教育,讓孩子建立明確的、對自己身體負責的觀念,逐漸懂得與性有關的選擇。我知道開口談性很難,大人和孩子 都需要拿出勇氣來。如果你不想很快被挫敗,可以觀看短片《來談談性吧》。你可以看到美國青少年有趣的性教育方法及歐洲意外懷孕和性傳播疾病比率。現在這段 片子可在netflix在線觀看,補充一句:不少防范懷孕/性教育機構下載這部電影作為教材進社區。
此說法的另一個問題是,當你的寶貝孩子進入青春期,一定要小心。女孩子長大成人了,她們的表現也會讓你沮喪透頂。她們易怒、情緒化、好緊張。這 一誤區是如何看待女性的?我們對她們有何期待?這種態度是如何反映成人的恐懼?如果你沒觀看過《女性代言人》,現在正是時候,片中有不少關于社會和外部壓 力影響女性的精彩訪談內容。作為年青女性,我深有同感。因為我是女性,特別是使用女性語言,就被特殊對待,對我能力的期望值減低,情感的自由度增高。我不 能將生活的影響全歸罪于性別,但我知道,從年青時起,這種影響以微妙的方式左右我的職業發展和生活方向。不只我一個人是這樣的。
(責任編輯:顏健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