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然而,在采訪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內分泌專家杜敏聯教授后,我們對性早熟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究竟誰才是性早熟的罪魁禍首呢?讓我們看看杜教授的說法。
性早熟,食物內的激素惹的禍?
“杜教授,性早熟是種什么樣的疾病呢?”我們想先弄清楚性早熟的基本定義。
“性早熟是指第二性征提前出現的一種兒科內分泌疾病。所謂提前出現,一般認為是在女孩8歲前、男孩9歲前就出現第二性征。第二性征,是指青春期開始后,男女除性別以外其他顯著的性特征,如女孩乳房、外陰發育,出現外陰分泌物;男孩睪丸、陰莖增大,長胡子,變聲等等。”杜教授解釋道。
“正常情況下,女孩、男孩的第二性征發育是在什么時間呢?”
“正常情況下,女孩10歲、男孩12歲左右出現青春期發育。性早熟,可以說是一朵早開的花。”
“那誰是‘催花’的兇手?是否與市場上的某些食物內含性激素有關?”我們把話題轉入大家頗為關心的性激素上來。
“你指的是性早熟的病因?”杜教授沉吟了一下,“表面上是性激素,但真正的元兇在幕后。”
“幕后?”
“是的。”杜教授接著說,“性早熟的任何病因都有體內性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這一條,但確切的病因分為真性和假性兩大類。真性是指與正常青春期發育一樣,早熟的信號來自中樞神經系統,此時性發育過程呈進行性直至成人狀態。假性性早熟則是性激素雖升高,但不會發育為真正成熟的個體。”
“真的和假的哪一種更嚴重?是否假性就沒有事,不用管它呢?”
“并非如此。”杜教授笑了,“真性和假性只是病因上的分類,不是嚴重程度的分類。真性性早熟的病因來源于中樞神經系統。例如,與發放成熟信號有關部位的腦腫瘤、先天發育異常或炎癥、創傷,這些情況以男孩子更多見;不能發現這些器質性病變的真性性早熟稱為‘特發性真性性早熟’,女孩更常見。
“至于假性,現在更多地把它稱為外周性性早熟,它在病因上比真性的更復雜,始作俑者可以是誤服性激素(如避孕藥)或吃了含有性激素的食物,甚至可以是成人涂了含性激素的藥物,嬰幼兒皮膚接觸了成人皮膚后發生早熟。此外,性腺(睪丸或卵巢)的腫瘤或囊腫,甚至性腺以外分泌性激素的腫瘤或先天性性腺的功能性疾病均可產生外周性性早熟。”
看來,吃出來的性早熟只是性早熟病例中的一小部分,遠不能代表疾病的全部。
配合必要檢查,弄清是真是假
“真性或假性性早熟都表現為第二性征提前發育,那么,怎么區分呢?”我們接著問。
“這確實很重要。為了明確診斷,通常需要做各種各樣的檢查。”杜教授笑著說,“我們做醫生的必須使出渾身解數,找出幕后元兇。例如,給孩子注射用以診斷的藥物,抽血做有關激素水平的測定,做頭顱和手的X線照片了解垂體和骨齡,做盆腔B超檢查了解內生殖系統(子宮、卵巢、卵泡)的情況。完成必要檢查后,醫生才能將病人的情況綜合起來做出全面判斷。對于部分已診斷為真性性早熟的病例,有的還須做頭顱CT掃描或MRI(磁共振)檢查,了解是否有腫瘤的存在。”
頓了一下,杜教授接著說:“由于這些檢查對于早期診斷是相當重要的,因此家長應該配合醫生做完有關檢查,千萬不要因為擔心抽血、照X線等誤了早期診斷。”
“聽說有的女孩提早發育,但發育的卻是胡須和粗啞的嗓音,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拿出一個自認為棘手的問題。
“這是異性性早熟,它是指出現與性別不一致的第二性征,如女孩出現陰蒂肥大、多毛、嗓音變粗或男孩出現皮膚細嫩、乳房發育等。異性性早熟雖不常見,然而一旦發生,多有較復雜的原因,尤其是小年齡發生,更加要注意仔細尋找促使早熟的兇手。”
說到這里,杜教授給我們講了一個10歲女孩的病例:她從8歲開始,體重、身高明顯增長,肌肉變壯實,嗓音變粗,滿面痤瘡,陰蒂肥大如小陰莖,陰毛出現并快速增多,而作為女性第二性征的乳房卻未發育。檢查發現雄激素(睪酮)水平極高,相當于男孩青春中、后期的水平,此為明顯的異性性早熟。經詳細檢查,發現其右側卵巢長了一個直徑3厘米的實性腫物,經手術病理證實是分泌男性激素的睪丸間質細胞瘤,手術切除后恢復很好,男性性征均消失。幸運的是,此種腫瘤屬良性腫瘤,切除后不會再復發。
性早熟,影響的不僅是身高
“花兒遲早都要開的,遲開與早開不是一樣嗎?”我們的意思很明顯,反正遲早都要發育的,早一點又有什么關系呢?
“不一樣,”杜教授嚴肅地說,“不少家長,甚至一些非內分泌專科的醫生都認為現在的孩子營養良好,早發育理所當然,無須大驚小怪,因而忽視了對性早熟的及時診治。”
“那么,早熟到底對孩子有什么不利影響呢?”我們急問。
“特發性真性性早熟最主要的是對身高有影響。但即使不在乎身高問題,還有另一個問題存在,那就是由于較早出現第二性征,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出現與其年齡不相應的社會心理行為:抑郁、自卑等等,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最容易被忽視的是,這種不以為然的思想會耽誤孩子的治療。正如前面講的,性早熟病因多樣,無論是真性還是假性,都有可能是腫瘤或炎癥或創傷后引起的,例如卵巢、睪丸或腎上腺的腫瘤(部分可以是惡性),這種有明確原因引起的性早熟如不積極去除病因,后果是嚴重的。
“因此,無論從成年身高、疾病或心理健康方面,性早熟都可能給孩子帶來一定的損害,是不能小看的。”
莫等閑,誤了治療時間
“性早熟有得治嗎?”我們問。
“有,”杜教授肯定地回答,“無論真性還是假性性早熟,只要找出原因,進行相應的干預處理,大部分治療效果都較好,關鍵是早期發現。如前面提到的那個異性早熟的孩子,總的來說,就診還是遲了,因此像男孩樣的粗嗓音已無法改變了。如果在發病早期來就診,就不會有那么顯著的后遺癥(嗓音粗)。如果更遲來就診,長期的高雄性激素的作用,必將對正常青春發育、個人形象及心理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
“家長怎樣才能早期發現孩子性早熟呢?”我們問道。
“只要家長留心,性早熟是不難發現的。青春期的孩子生長速度超過未發育前,最快時女孩可達8.5厘米/年、男孩則達9.5厘米/年。因此,如果未達青春期年齡(女孩10歲、男孩12歲)的孩子生長突然加快,家長就要注意查看孩子的第二性征,謹慎一點,找出每年的生長資料,帶孩子到醫院就診。特別是男孩,因為最先出現性征變化的是在陰莖和睪丸,外表不容易發現,家長更要重視。”
“經過檢查診斷為性早熟后,該怎么辦呢?”我們問。
“從醫生的角度出發,應根據病因進行相應處理,例如由腫瘤等器質性病因引起的,可行手術、藥物治療。如果是未能找到病因的特發性真性性早熟,則要根據病情確定處理措施。對發育進程快,尤其是骨齡提前明顯者,須應用能暫時抑制性腺發育的藥物,使發育延緩,延長生長的時間,改善身高。從患者及其家長的角度出發,要遵囑定期復查,全面了解病情。對進展緩慢者暫不治療,但也需定期復查。”
說到這里,杜教授講到一個男孩子性早熟的病例。該男孩就診時已經診斷為特發性真性性早熟,醫生建議立即開始治療,但家長一直未有答復,也未復診,直至半年多后,孩子出現遺精,家長才緊張起來,回來就診。雖然馬上進行治療,但由于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這個孩子的治療效果就明顯打折扣了。同樣,不少女孩開始就診時骨齡提前不是非常嚴重,家長以為無恙,不遵醫囑復查,直到孩子出現月經初潮才再來就診,此時,因為性成熟的程度太高了,生長的潛力已經剩下不多,治療已無濟于事。因此,對于性早熟孩子來說,定期復診是非常重要的。
“治療是對癥下藥,如果能找到危險因素,避免性早熟的發生,不是更好嗎?”我們理所當然地提出這個問題。
“上工治未病,防勝于治,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性早熟病因太多種多樣,有的可防(例如防止誤服成人藥品和食品、性激素含量高的食品),有的則防不勝防(例如腫瘤),所以,我們更強調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和治療。”杜教授強調說。
最后,杜教授讓我們轉告讀者,如果發現孩子可能有這方面的問題,應去醫院內分泌專科就診,才能獲得正規診斷和治療。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在線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顏健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