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中暑是夏季最常見的一種癥狀,雖然現在立秋已經過去,但是暑熱依舊不減。那么中醫有什么妙招應對中暑呢?
中醫將中暑分為兩種
中醫會把中暑問題分為“陽暑”和“陰暑”,陽暑問題,通常是見于長時間在太陽暴曬下出現的中暑現象,而陰暑問題,則是引致大部分中暑現象的原因,是指“暑熱在內、寒濕在外”,通常是都市人以錯誤的方式解暑引起。
所謂“陰暑”,是指“暑熱在內、寒濕在外”,通常是都市人以錯誤的方式解暑引起,例如在戶外將身體曬得很熱,然后突然進入冷氣大開的室內;或是在大汗的狀態下,進行冷水浴或喝冰冷飲品。這會引致皮膚毛孔收縮、身體難以散熱而中暑。在當下的大暑天,解暑需要適度防曬,避免出入溫差太大的環境,并在因悶熱而感到不適時,盡快往陰涼通風處讓身體散熱,并要適當補充水分。如能利用清早、黃昏或夜間做適量運動,不但可健康地排汗,而且更可促進新陳代謝,幫助增加能量消耗和減肥
中醫如何防中暑治中暑
防中暑
泡中藥涼茶當飲料服用,有一定防中暑的作用。可參考以下配方:金銀花8克、白菊花8克、淡竹葉5克、白參10克、藿香4克、豆卷10克、用1200-1500毫升開水浸泡約1小時,冷后適當飲用,但陽虛之體(畏寒怕冷、四肢不溫、拉稀等)的人應少用或不用。出汗多時,應注意補充水分和鹽分,一般1000毫升冷開水中加0.9克食鹽飲用。
治中暑
1、中藥治療
輕、中度中暑,中醫稱為暑濕傷表感冒,以身熱、汗出、肢體酸重或疼痛、頭昏重脹痛、心煩口渴、胸悶脘痞等為主要癥狀。可用清暑祛濕解表法,藥用香薷5克、扁豆15克、厚樸5克、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鮮荷葉20克、鮮蘆根15克加減煎水服。暑熱偏盛者可加黃連、山梔,濕熱盛者可加豆卷、藿香。此外,服用人丹、藿香正氣水也有一定作用。重度中暑應立即送醫院搶救。
2、拔火罐治療
作為外感六淫之一,暑邪在夏季可謂是遇到了主場。夏季時節氣溫較高,且濕度較大,在這樣的高溫濕熱環境中待久了,由于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的散發出去,致使機體體溫調節發生障礙而引發中暑的癥狀。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重癥中暑。對于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來說,其主要表現為口渴、食欲不振、頭痛、頭昏、多汗、疲乏、虛弱,惡心及嘔吐,心悸、臉色干紅或蒼白,注意力渙散、動作不協調,體溫正常或升高等。而重癥中暑則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拔罐時可以選用大椎、委中、外關,配合中沖、十宣、脊椎兩側、關沖,采用單純拔罐或刺絡拔罐,留罐5分鐘。脊柱兩側用梅花針重叩刺3~5次后走罐。中沖、關沖、十宣用三棱針點刺放血,不拔罐。
3、刮痧治療
除病人中暑癥狀外,可將右手中指彎曲,在病人胸部皮膚上劃一下,如有明顯的紫紅色隆起的劃痕,就說明有'痧',使用刮痧方法就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用一枚一元的硬幣或光滑的湯匙柄(用酒精消毒)做工具,有專門的刮痧板更好,蘸香油或花生油在清潔的后頸部兩側、脊柱兩側、兩肘、頭骨上下等處刮。刮痧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凈,手持刮痧板以30~45度角由上到下、由左到右順著刮,用力均勻,每次刮5~6遍或皮膚出現紫紅色刮痕為止。多數病人刮后就可以感到頭腦清醒。但如病情較重或刮痧無效,則應及早找醫生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責任編輯:楊曉紅 )
夏季高溫濕熱,人體便會極其容易發生中暑。因此,中暑時我們應該盡快采取一些急救措施幫患者恢復便最好不過。下面我們介紹下中暑的外治和內服方法……詳細>>
如何防中暑?夏季太過炎熱,中暑也發生的比較普遍。中暑之后,人會特別難受,除了做好防曬,中醫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防中暑呢?中暑是指在……詳細>>
夏季炎熱最容易出現的疾病就是中暑,其實雖然現在剛剛入夏,但是很多人已經感覺到夏季的炎熱。出去游玩的人也不少,此時如果不注意高溫很容易因為……詳細>>
夏季太過炎熱,中暑也發生的比較普遍。中暑之后,人會特別難受,除了做好防曬,中醫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防中暑呢?詳細>>
盛夏的季節里,稍不留心就會出現中暑的癥狀,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及時的進行緩解,避免出現其他癥狀。在這里,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夏天中暑的應對方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