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y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
拔罐是中醫(yī)療法的其中一種,對于拔罐不少人都有所了解,但是你了解走罐嗎?
什么是走罐?
拿幾個罐加熱扣在身上,停留一會兒再拔下來,這是最普通的拔罐方法,又稱留罐。走罐療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變部位涂以適量潤滑劑,借熱力排去其中空氣,產生負壓,使之吸著于皮膚,然后,用手推動杯罐在病變部位來回滑動,從而使皮膚產生潮紅或郁血現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本療法由古代拔罐療法發(fā)展而來,為拔罐療法中的一種,又可稱為推罐療法,現代應用較為廣泛。
走罐可以是小范圍的上、下、左、右旋轉推行,也可沿著經絡推行,如可以在肩部作順逆時針走向的緩慢旋轉防治肩周炎,腰部的督脈經和膀胱經作上下往返移動防治腰肌勞損。走罐作用更為廣泛,可以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解除疲勞、增強體質。同時,走罐可以改善皮膚,增強肌肉耐力和胃腸蠕動,緩解便秘。對于體質弱、免疫力低下、消化功能不好的人來說,不妨用走罐在家做保健。將火罐扣在柔軟的腹部,作順時針或逆時針的來回轉動,可增加腸蠕動,防治便秘;沿督脈和膀胱經,作上下往返移動,可以強身健體,性功能低下的人群尤其適合;而中風后遺癥半身不遂患者,則可在患側大腿,沿陽明經循行絡線作來回移動,以疏通氣血,防治患側肌肉萎縮。
走罐的操作方法
拔罐時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或罐口上,涂上一層凡士林等潤滑油,再將罐拔住。然后醫(yī)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傾斜,在罐口后半邊著力,前半邊略提起,循著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順、逆時針走向推動,至走罐部位的皮膚紅潤、充血或出現瘀血斑時,才將罐起下。
走罐療法一般分為局部走罐和循經絡走罐兩種。
1、局部走罐:以病變部位為中心,進行較小范圍的上、下、左、右旋轉推行。如肩周炎,可以在肩部作順逆時針走向的緩慢旋轉。
2、循經走罐:以與病變相關連的經脈為主,進行較大范圍的循經走罐治療。如腰肌勞損,即循經過腰部的督脈經和膀胱經作上下往返移動的走罐治療。
走罐的注意事項
1、本療法應用于面積較大、肌肉豐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膚上涂上凡士林之類的潤滑油,現時便于推動,減少疼痛;二則避免皮膚損傷。
2、推罐時,動作緩慢,用力均勻,要求罐口有一定的傾斜度。即后半邊著力,前半邊略提起,這樣上、下、前、后、左、右地移動,就有會產生較大的阻力。
3、走罐療法宜選用口徑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圓、厚、平滑,最好使用玻璃罐。
(責任編輯:鄭永儀 )
在拔火罐時應該注意什么呢?拔火罐是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現如今甚至在全世界都很受歡迎。為了能夠更好的進行拔火罐,我們需要特別了解的事項都有……詳細>>
拔罐療法主要是通過機械刺激、負壓和溫熱作用,加速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改善人體局部微環(huán)境,起到醫(yī)療和保健作用。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拔火……詳細>>
處暑已經過去,但是氣溫持續(xù)飆升,防治中暑依然不能忽視。拔罐大家都知道是一種特殊的中醫(yī)療法,拔罐的作用很多,那現在拔罐能治中暑嗎?下面我們……詳細>>
腹瀉,也就是拉肚子,病情雖然看起來不大,但是也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和日常工作學習,今天為大家介紹拔罐治療腹瀉,幫你治療拉肚子的難受與尷尬。詳細>>
拔罐是目前比較常見的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之一,很多人為了提高身體素質或者是對疾病進行預防就會選擇拔罐,但是拔罐并非適用于所有人的養(yǎng)生方式。有些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