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秋天養生除了注重飲食外,刺激穴位、疏通經絡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中醫認為,人體的經絡遍布全身,連通臟腑、肢體,平時多活絡經脈,可以抗疲勞,使身體保持活力。下面一起來看看秋季怎么進行經絡養生吧。
1、勤梳頭
人體的各條經絡都匯聚于頭部,梳頭時要經過眉沖、通天、百會、印堂、玉枕、風池等近50個穴位,使這些穴位得到按摩和針灸同樣的刺激,達到促進頭皮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的功效。
用手指或梳子從額前至枕后,從兩側的顳部至頭頂進行“梳頭”,每回50~100次,以早晨起來后為梳頭的最佳時間。古時候被稱為“櫛發”。
2、輕揉耳輪
中醫經絡養生專家指出全身精氣由各器官收集之后,都交給腎來保存,腎開竅于耳,耳朵上又布滿全身的穴位,所以按摩耳朵既健了腎,又把全身的穴位疏通了一遍。
雙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一分鐘,直至耳輪充血發熱。
3、合谷穴
合谷穴又稱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攏后,隆起肌肉最高處。合谷穴有清熱解表、鎮靜止痛的作用,對頭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緩解和治療作用。由于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燒、上火牙疼,吃了藥不能馬上見效,均可通過指壓合谷穴來緩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脹為宜。如果伴有發燒,可用瓷湯勺刮頸后部皮膚或用手指揪拉周圍皮膚,直到發紅發紫,有助于排出熱毒,較快退燒。
4、內關穴
內關可寧心安神、寬胸理氣、調補陰陽氣血、疏通經脈,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特效穴位。經常按揉內關可使瘀阻的血管疏通。除了保護心臟,內關穴還是個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發心臟病時,先讓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間,配合按揉內關穴可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內關穴還能緩解頭疼、口干、嗓子疼、頸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癥。
手掌朝上,在腕橫紋上兩寸。按揉時用拇指指腹,兩側都要按,按下去要有酸脹或痛的感覺才行。每次按要一按一放,按下去持續半分鐘,然后松開,再重復。每次最少3分鐘,每天不拘次數。
5、太陰肺經
經常摩擦、按壓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維持呼吸系統健康。尤其是在秋季,經絡運行到手太陰肺經,更是進行呼吸系統保健的最佳時機。
此外,咳嗽時用力重掐拇指尖端,還能緩解咳嗽癥狀。對于女性朋友來說,按摩此經脈,具有增加面部色澤的作用,對面色白,指甲蒼白或暗紫效果較好,同時可起到改善情緒激動、消除疲勞,減少皺紋的作用。
6、敲打胃經
首先用手指肚敲擊臉部,此時在敲打胃經的同時也敲打了大腸、小腸的經絡。因為面部的胃經只是整條胃經的一部分,與整體還沒有接通。為了打通整個胃經,所以要再捋捋脖子,不是敲而是捋一捋。重在堅持!只要你堅持每天都按照經絡養生法交給你的方法做,回報給你的將是不老容顏。
7、三陰交穴
三陰交被稱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3寸處。按揉三陰交,有助于打通人體淤塞,保養子宮和卵巢,還有調月經、除斑、祛皺、祛痘,治療皮膚過敏、皮炎、濕疹的作用。從經期前三天開始,每天按揉三陰交,堅持三個月,可以緩解月經不調、痛經等問題。按揉三陰交有調暢人體氣血運轉的作用,但它并不適合孕婦,如果您快當媽媽了的話,就不要常按了哦。
按揉時,將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壓再揉,每次1分鐘左右,停歇后再揉。
8、按摩足心
足心即是指足少陰腎經的“涌泉”穴,其相當于腎臟反射區。每天按摩腳心,能起到滋補腎陰、鎮靜安神的作用,還可以用來治療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小便不利、耳鳴失眠這些病癥。假如你能長期堅持做下去,肯定能幫助你足部輕快,永葆青春。按摩足心還可以補后天之精氣,使人精力充沛。由于正氣盛,就可祛邪。
足心按摩可強腰固腎,腳是人體的第二個心臟,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去呵護。人體的雙腳上有整個身體的投影,人體的臟腑器官都與腳上某一部位有密切關系。用適當的刺激某臟腑在腳上的相關位置,這樣就能對該臟腑產生良性影響,還能促進該臟腑的血液循環,從而起到保健作用。有的中醫學書上記載,雙足還與周身陰陽、氣血和經絡關系密切。按摩雙足不同部位可對全身的病痛產生治療作用。
(責任編輯:蘇雅婷 )
文章關鍵詞:
如何自測經絡通暢呢?我們常說經絡通暢則百病不生,那么如何自測自己經絡是否通暢呢?常見的疏通經絡有什么方法呢?一起來了解下吧。詳細>>
經絡通暢,我們的身體運行才能順暢健康。想要維持我們的身體經絡健康,也未必要去專門的保健醫療機構,在家就可以幫我們疏通經絡,試試看下面的方……詳細>>
我們常說經絡通暢,身體就好。經絡究竟是什么,又該如何才能判斷出我們的經絡是否通常呢?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疏通經絡,一起看看中醫有哪些說……詳細>>
只要五臟六腑的12經絡處于暢通狀態就會防止疾病的產生,中醫認為大多疾病是因為經絡氣血運行不通暢是導致的,可以從6個現象來判斷,看看你的經……詳細>>
中醫經絡養生的方法是哪些呢?中醫經絡養生會有很多的功效和作用,是中醫養生中最好的方法之一。不過,必須要有正確的方法才能使經絡養生發揮作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