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現在,發生在我們周圍的疾病越來越多,很多人都不了解一種疾病就已經患病了。乙型肝炎就是常見的一種疾病,小兒也是乙肝的易發人群。那么,我們怎么樣才可以知道自己有沒有患乙肝呢?乙肝應該如何防治呢?
四方法可檢測小兒乙肝
1、看精神
小兒乙肝要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狀況是否良好。如果原先一直頑皮、活潑、好動,突然變得懶得活動,經常疲倦,想睡覺,這就要引起重視了。
2、看食欲
觀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需要和過去進行比較,看他最近吃飯香不香,飯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見到肉或聞到油膩味就嘔吐,那就要特別當心了。
3、看面色
懷疑小兒乙肝主要是觀察孩子的面部是否發黃,特別是鞏膜和結膜(白眼球)是否發黃,接著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膚發黃?一旦發現黃疸體征,就應及時帶孩子去做相關的檢查。
4、看大小便
孩子時常腹瀉,大便不成形,顏色變淺,變得像白陶土一樣;或者小便呈深黃色,看上去像濃茶水一樣,有時尿液沾在衣服上,會留有黃色的痕跡??這些都是黃疸型肝炎的早期癥狀。
乙肝的危害
乙肝病毒是一種微生物,具有傳染性,而且攜帶乙肝病毒的人數很多,更多的是隱性感染,所以很難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療需要的時間很長,而且患者要停止掉工作或者學業來充分的休息治療,會影響到患者正常的生活計劃,對患者造成很大精神壓力還有經濟負擔。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并不是只損害肝臟,它還可以引起其它多種疾病常見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一并有:糖尿??;胰腺炎;膽道感染;腎功能衰竭;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心肌炎和心包炎等,一部分病人嚴重了可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而死亡。
中醫治療乙肝的三種方法
1、毒為實邪,解毒排毒
乙肝多因郁、瘀、毒形成,“郁”為氣病,有木土之分。“瘀”為血病,在經在絡。而毒為實邪,是乙肝的主要致病因素,故貫肝病之始末。肝臟是一個強有力的解毒器官,能將人體代謝過程的有害廢物進行解毒,排出體外。如肝功發生障礙,其解毒功能降低,有毒物質即對機體,尤其是特適性的肝臟產生損害,在治療上“不離于肝、也不止于肝”——扶土抑木,佐金平木,滋水涵木,瀉火疏木。重在利膽,因肝膽相照,膽為肝臟排泄膽汁,為肝排邪泄毒。在上者因而越之,在下者引而竭之,在膽者自當利之。
2、氣滯血淤,活血化瘀
幾乎所有的乙肝患者的肝臟都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環障礙的病理改變,大多由氣滯血瘀造成,情緒不暢,并非肝郁的唯一原因,濕熱痰濁、瘀血阻滯、經絡氣機不暢可以致郁致瘀,肝之清陽被遏,也是一種郁滯,氣為血帥,氣滯血瘀,血脈不通,則瘀血內生,臨床上兩脅疼痛,肝脾腫大,肝掌、蜘蛛痣,舌質暗有瘀斑,面色黑或晦暗,皮膚發硬甚至開裂說明瘀血阻滯,是乙肝的基本病機之一。
3、脾氣易虛,顧護脾胃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因此,治療乙肝,尤其應重視益氣健脾,因為益氣健脾法具有補充元氣,健運脾胃,升清陽,固衛表,止虛汗,退虛熱,解毒,利水、生津救脫等扶正作用。尚有生血、攝血(止血)、活血祛瘀、消腫排膿等間接作用。能調節機體多種免疫功能,促進細胞的轉化,增強細胞免疫,促進抗體生成,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責任編輯:林宗可 )
肝炎這一病名在醫學上指的是以肝臟細胞的炎癥為主要病變的一類疾病,包括病毒性、細菌或寄生蟲性、藥物性、中毒性、酒精性肝炎等,其中發病率最高……詳細>>
治乙肝,對于剛出生的孩子來說,都有打乙肝疫苗,這是預防乙肝非常好的手段,但現實上,有些由于當地衛生狀況問題,導致有些人患上了乙肝,而治療……詳細>>
無論何時何地,乙肝都是臨床上一種比較常見的傳染疾病,在人群之中普遍易發,所以臨床上都會采用注射乙肝疫苗來預防乙肝的發生。部分注射乙肝疫苗……詳細>>
中醫治療小兒哮喘的方法有哪些?兒童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時,患兒呼吸急促,張口抬肩,胸悶、喘憋,甚至有窒息感、恐懼感,治療較為棘手。治療小兒……詳細>>
小兒肺炎是冬季高發疾病,因為孩子的呼吸系統脆弱,很容易患上這類的疾病。西醫和中醫對于治療小兒肺炎分別有不同的方法,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