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y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
都說中藥副作用小,很多人病了更愿意喝中藥。然而,喝中藥是有很多講究的,有些中藥要水煎,有些中藥則是要和酒一起服用,同時需要注意時間和服用的方法,這樣才能夠發(fā)揮藥效。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喝中藥的一些注意事項。
三類中藥需要酒服
活血化淤藥:如用來治療跌打損傷的自然銅、云南白藥、七厘散等,用來治療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的香附丸、痛經(jīng)丸、定坤丹等,用來治療手足麻木、中風偏癱的丹參、雞血藤、桃仁、紅花、川芎、當歸、穿山甲,以及中成藥大活絡丸、人參再造丸等。
補益肝腎藥:如枸杞子、女貞子、鹿茸、地黃、山茱萸、菟絲子等。
祛風除濕藥:如用來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獨活、威靈仙、木瓜、白花蛇、烏梢蛇,以及中成藥追風丸、祛風舒筋丸、獨活寄生丸、強筋壯骨丸等
中藥什么時候喝最好?
上面我們說了中藥服用的一些注意,其實,喝中藥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那么,什么時間喝中藥效果最好呢?
清晨:清晨空腹宜服用具有滋補作用尤其是滋補腎陽的藥物,在早餐前服用,以利于滋補藥物的充分吸收;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物也宜空腹服用,可使藥物迅速進入胃腸,并保持較高的濃度而迅速發(fā)揮藥效;利水濕藥、催吐藥亦宜清晨空腹服用。在早餐前服用,以利于滋補藥物的充分吸收
午前:上午宜服用益氣升陽藥、發(fā)汗解表透邪藥。李東垣認為:“午前為陽之分,當發(fā)汗;午后陰之分,不當發(fā)汗。”還強調益氣升陽藥在午前服用。羅天益進一步提出,益氣升陽藥之所以午前服用,乃“使人陽氣易達故也。”
午后:下午或入夜宜服用瀉下藥(如大承氣湯)。李東垣曰:瀉下藥“乃當日巳午之后,為陰之分時下之。”(巳時:即上午9~11點,午時:即上午11~午后1點),其他醫(yī)家亦都認定瀉下藥不宜在午前服用。
睡前:一般在臨睡前15~30分鐘,宜服用鎮(zhèn)靜安眠藥、滋養(yǎng)陰血藥。入夜是臟腑功能最低的時候,如在此時服用滋陰進補藥,就如雪中送炭,效力倍增。
隔夜:宜服用驅蟲藥,如烏梅丸一般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1次,以利于藥物的充分吸收,便于將蟲體殺死排出體外。
飯前: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治療病位在下(腸道、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宜飯前服用,以使藥性下達,因為在空腹狀態(tài)下,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較快地通過胃進入腸道,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fā)揮作用,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
飯后:一般在飯后15~30分鐘服藥。治療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疾病,宜飯后服用,可使藥性上行。健胃藥及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如甘露消毒丹等),宜飯后服用,這樣可減少藥物對胃腸黏膜的損害;毒性較大的藥物,也宜在飯后服用,以避免毒性藥物吸收太快而發(fā)生不良反應。
餐間:即在兩餐之間服藥,避免食物對藥物的影響,治療脾胃病的藥宜餐間服。中藥服用不但要講究適當?shù)姆帟r間,還要講究服藥次數(shù)和藥物的溫度,這樣才會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責任編輯:潘瑋璐 )
家長該怎么判斷孩子營養(yǎng)攝入情況?
青少年都需要補充哪些營養(yǎng)?
吃錯水果,小心越減越肥!廣醫(yī)三營養(yǎng)師教你正確挑水果
全民營養(yǎng)周|孩子正值長身體“補”就對了?
什么時候喝中藥好 吃中藥的最佳時間?吃中藥飯前好還是飯后好呢?對于吃中藥最佳時間,有不同的說法。針對這個問題,小編幫您解答,希望能幫助……詳細>>
通常喝中藥是為了調理身體和治療疾病,但日常飲食中一些食物會影響中藥的藥性發(fā)揮,吃了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喝中藥時不宜食用。那么,喝中藥不能……詳細>>
寶寶顯然對于家長的用心良苦不領情,中藥到嘴里就馬上把藥吐掉,并哇哇大哭以示抗議。當然也難怪,中藥太苦了。那么如何才能讓小寶寶順利喝下中藥……詳細>>
喝中藥有哪些飲食禁忌?我們都知道很多食物都是藥食同源,因而也會意識到,一些中藥和食物也會發(fā)生相克的情況。所以在喝中藥的時候,要注意飲食禁……詳細>>
喝中藥的最佳時間?一般來講,上午9時和下午3時左右,是機體吸收藥物的“最佳時間”,所以此時服用中藥最佳。詳細>>
廣東省中醫(yī)院 專家在線解答網(wǎng)友疑惑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