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在臨床觀察手足口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發熱、口臭、流涎、拒食、煩躁、大便秘結或不暢,舌紅、苔黃、脈滑數或指紋紫滯等癥狀和體征。
手足口病病因
1、嬰幼兒更易感染手足口病:
嬰幼兒喜歡把手或是玩具等放到嘴里撕咬,病毒通過消化道傳播,所以3歲以上的發病率較高。
常見托兒所或是公共場所人群密切接觸傳播。通過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玩具等物品。
喉嚨分泌物(飛沫)傳播。
飲用或食用被污染過的水和食物。
小兒不懂分辨,吃有病毒或蒼蠅叮爬過的食物。
2、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
常見的腸道病毒中柯薩奇病毒是手足口病的元兇。此外柯薩奇病毒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最為常見。
3、感染的方式:
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咽部在內的整個消化道,其傳播途徑是糞便;口,僅少數是呼吸道。手足口病是由于食用和飲用被污染的飲料、水果、食物等造成的,而不是在擁擠的人群中通過呼吸傳播的。
該病毒在室溫下可存活數日,50℃可以迅速滅活,燒開的水中無存活病毒。因此,手足口病的預防主要是在疾病流行期,注意食用和飲用新鮮熟食。腸道病毒是人類最常見、最重要的病毒,其感染部位是消化道,而不是呼吸道,由于沒有腹瀉,臨床醫生往往將腸道病毒感染誤診為胃腸型感冒、不明原因發熱、流行性胸痛、病毒性腦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等。在治療上往往僅僅采取對癥處理。
中醫怎么治療小兒手口足病
中藥治療
(一)普通型
臨床表現:發熱,口腔黏膜出現散在性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紅暈,伴咽痛、流涎,倦怠,納差,大便多秘結,舌淡紅或紅,苔膩,脈數,指紋紅紫。
治法:清熱解毒,化濕透邪。
參考處方:金銀花、野菊花、黃連、生石膏(先下)、知母、紫草、白茅根、青蒿、藿香、生甘草,藥物用量根據患兒年齡、體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灌腸、直腸點滴。此外,對于高熱、抖動、易驚者加羚羊角粉沖服;便秘加生大黃;咽喉痛加元參、板藍根;咳嗽加杏仁、炙杷葉。
中成藥:藍芩口服液、小兒豉翹顆粒、清開靈口服液、黃梔花口服液、金蓮泡騰片,也可選用炎琥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等。
(二)重型
1、臨床表現:高熱不退,汗少,疹出不暢,嗜睡易驚,嘔吐,肌肉瞤動,或見肢體痿軟、無力,甚則昏睡等,舌紅,苔厚膩,脈細數,指紋紫暗。
治法:清熱祛風。
參考處方:生石膏、生大黃、梔子、滑石(包煎)、寒水石、桂枝、生龍骨、生牡蠣、赤石脂、廣地龍、全蝎、羚羊角粉(沖服),藥物用量根據患兒年齡、體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可灌腸、直腸滴注。
中成藥:紫雪丹或新雪丹等,也可選用炎琥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等。
2、臨床表現:發熱,喘促,面色蒼白晦暗,口唇紫紺,四肢厥逆、冷汗出,或口吐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質紫暗,脈細數或遲緩,或脈微欲絕。
治法:回陽救逆
參考處方:人參、炮附子、山萸肉、煅龍骨、煅牡蠣,藥物用量根據患兒年齡、體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濃煎鼻飼或直腸滴注。重癥患兒發病急,傳變快,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有針對性地加強中西醫結合救治工作。
對于口咽部皰疹者還可選用中醫藥外治法進行治療,如選用西瓜霜、雙料喉風散、冰硼散等,蜜調外涂敷用,2~3次/日。
中藥預防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嬰幼兒應注意勤洗手,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居處宜多通風,勤曬衣被;家長也應注意個人衛生。同時,也可服用方藥進行疾病的預防。
如:針對素有內熱的小兒選用白菊花6克、生甘草3克、生山楂10克,以沸水200毫升浸泡后加冰糖適量頻飲。或針對素有脾胃虛弱的小兒,采用生薏米10克、扁豆10克,加冰糖適量,煮粥調服。
此外,在生活調護方面,患兒飲食宜清淡,宜服用梨汁、蘋果汁、西瓜汁、荸薺汁等,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不宜食用發物。
(責任編輯:鄧瑩瑩 )
據中醫專家介紹,根據中醫理論,手足口病由“濕熱疫毒”引起,屬“溫病”范疇;中醫越早介入,防治效果越好。下面我們看看中醫如何預防小孩手足口……詳細>>
手足口病怎么辦?得了手足口病應該怎么治療呢?中醫通過辯證施治來確診和治療手足口病具有獨到之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詳細>>
夏季兒童易發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有哪些癥狀,如何預防呢?夏季是手足口病“高發期”,手足口病高發的腸道病毒傳染病,5歲以下的兒童高發,一般自……詳細>>
現如今正是兒童手足口病的高發疾病,爸爸媽媽們一定要為孩子做好手足口病的預防工作才行。在這里,就來為大家出出招,介紹介紹中醫防治兒童手足口……詳細>>
夏季兒童易發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有哪些癥狀,如何預防呢?夏季是手足口病“高發期”,手足口病高發的腸道病毒傳染病,5歲以下的兒童高發,一般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