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小兒咳嗽是一種發生在少兒身上的、很常見的問題,許多爸爸媽媽一聽到幼兒咳嗽就會著急緊張,然后趕緊給幼兒用藥,其實咳嗽有很多的種類,如果用藥不對,或是護理的方法不對,不僅對咳嗽沒有效果,反而還會延誤病情,所以在這里,我們就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小兒咳嗽的分類。
小兒咳嗽分為哪些類型?
風寒咳嗽:周身肌肉酸痛、畏寒怕冷、喉痛、無汗、吐白色痰,伴有頭痛、流清涕及發燒等。(特點:其色白)西醫多診斷為病毒(血相不高或血相低)血相高,如果同時具有前面的癥狀,也可以先按風寒治,再配合抗生素。
風熱咳嗽:發燒、口干、鼻塞、吐黃痰且吐痰不爽、喉痛。(特點:其色紅、黃)
燥火咳嗽:干咳、少痰、唇及咽喉干燥。(特點:其色紅)
痰濕咳嗽:痰多黏稠,喉中呼嚕作響,可能出現胸悶、呼吸急促等癥狀。(特點:其色黃、白)
積食咳嗽:和痰濕咳嗽類似,因脾胃消化不良或大腸秘結影響肺部功能。
體虛咳嗽:咳嗽時發時止,面目蒼白、兩顴發紅、提氣不上或手足發燒,有時痰中帶血或咯血。(特點:其色黑、白)
夜咳:可能是蟲咳,是寄生蟲進入呼吸道造成咳嗽;可能是過敏,灰塵、螨蟲造成咳嗽;可能是鼻涕或睡前喝水,有流入呼吸道;可能是積食;可能是陽虛。
夜里和早上咳嗽:可能是干燥,可能是陰虛,可能是蓋被太熱,可能是寒咳,這些可以用烏梅煮水放姜絲。
小兒咳嗽的中醫外治法
一、敷足
1、石膏6克,枳實10克,瓜蔞12克,明礬、冰片各3克。
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混合均勻,加凡士林調為糊狀,外敷患兒雙足心涌泉穴,每日一換,連敷5~7天。此法可清熱宣肺,化痰止咳。
2、吳茱萸10克,法半夏6克。
研成細末,加醋適量調為糊狀,外敷雙足心涌泉穴,并用棉布包好,24小時一換,連敷3~5次,伴喉間痰鳴者,可加風化硝10克,其效尤佳。此法可化痰止咳。
二、足浴
1、將生姜30克放入藥罐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放入盆中,待溫時足浴,每次一劑,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鐘,連續2~3天。此法可溫肺散寒。
2、麻黃、杏仁、甘草各5克,大力子15克,石膏30克。將上述藥材如上法足浴,每次15~30分鐘,每日2~3次,每日一劑,連續3~5天。此法可清熱宣肺,止咳化痰,適用于肺熱咳嗽。
三、填臍
1、枯礬、皂莢各3份,牽牛子、杏仁、梔子各2份,共研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適量,取蔥白1~3根搗爛,加蛋清少許,與上述藥末調為稀糊狀,外敷肚臍孔處,用布覆蓋并用膠布貼好,每日換藥一次,連續7~10天。此法可止咳化痰。
2、紫蘇、防風、半夏、茯苓各4份,陳皮3份,甘草、杏仁各2份,白芥子1份,共研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適量,用清水少許調為稀糊狀,外敷于肚臍孔處,用布覆蓋并用膠布貼好,每日換藥一次,連續5~7天。此法可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責任編輯:林宗可 )
小朋友感冒咳嗽,家長總是很心疼,不過小寶寶經常吃藥止咳又不是個好方法,這個時候應該怎么辦呢?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介紹3個治療小兒咳嗽的中醫……詳細>>
春季孩子最容易患上咳嗽,這跟春季的氣候有關系,多由外感引起。看著孩子咳嗽這么辛苦,媽媽心疼,那么中醫對小兒咳嗽有什么治療方法呢,一起來看……詳細>>
孩子一旦咳嗽了,家長應該怎么做呢?首先要從飲食上調理好。下面就介紹小兒咳嗽食療方法與飲食禁忌。詳細>>
小兒咳嗽藥?近來天氣多變,不論是季節的轉換,還是城市的霧霾,不舒適的氣候讓不少寶寶咳嗽起來。詳細>>
在冬季,幼兒受涼或感冒發燒都會導致咳嗽,家長們覺得孩子一有病,就要趕緊治療,反而用力過猛,傷了孩子。中醫告訴您一些治療注意事項,好好呵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