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我們經常會到中醫說,中氣不足。究竟中氣不足是什么意思,什么人容易中氣不足,中氣不足又會導致身體出現哪些問題,該如何調理,等等這些問題,看看中醫如何解釋吧。
什么叫做中氣不足?
中氣不足病證名。也有稱宗氣不足、即脾胃之氣虛弱、運化失職。癥見面色黃而少華,唇淡或黯,食欲不振,食后腹脹,眩暈,聲低,氣短,倦怠乏力,便溏。若兼見胃痛則痛而喜按,舌嫩苔厚,脈虛等。
“中氣不足”的癥狀主要有:
1、精神不濟,胃口不好。
神疲乏力,精力不支,胃口不好,四肢發冷,大便先硬后軟,說話聲音提不起來,有些病人還會肝氣偏旺,容易發怒。
2、經常感冒,出汗異常。
經常感冒,鼻塞,打噴嚏,出汗異常,頭暈,氣短,或是伴有胸悶癥狀,還伴有記憶力下降、心慌等癥狀。
3、腰酸背痛,面色灰黑。
腰酸膝軟,小便頻繁,大便次數很多,溏稀,常起夜部分人會影響到性功能。如為女性,則可能出現下腹部陰冷,或月經不調。從形容上看,臉色易發黑、發暗,耳垂枯,腳后跟疼。
4、眼睛干澀,皮膚枯燥。
皮膚干燥,頭發容易脫落,部分病人還有兩眼干澀的癥狀,如果心血不足,則可能伴有睡眠不好等癥狀。血虛的女性往往臉色不好,皮膚容易長斑。
三類人易中氣不足
1、先天稟賦不足,或脾胃虛弱者。脾胃雖為后天之本,但若是先天體質虛弱、根基不牢,也會引起后天的脾胃虛弱、中氣不足。
2、勞倦過度,憂思日久者。身體和精神上的過度勞累都會損傷脾氣,脾氣虛則氣血生化無源、肢體失養,出現神疲乏力等中氣不足的癥狀。
3、飲食不節,饑飽失常者。所謂“飲食自倍,脾胃乃傷”,也就是說暴飲暴食或過度饑餓會損傷脾胃,導致氣血運化失常、中氣不足。
中氣不足該如何調理
1、飲食調理
(1)易疲倦、中氣不足、胃腸消化不好,常一緊張就拉肚子,此屬脾氣虛。可用黃芪、黨參、白術、茯苓、人參、扁豆等中藥以補脾益氣。
藥膳:山藥15克,薏苡仁15克,人參5克,蓮子15克,黃芪30克連同白米150克,加入適量的水煮成粥,既可增進食欲又可快速補充體力。
(2)易口干舌燥、夜間自覺身熱、常常盜汗(睡覺時流汗)、心煩胸悶,甚至口破,此屬陰虛型的免疫力不足。可用沙參、麥門冬、玉竹、黃芪、桑葉、天花粉等中藥改善體質。
藥膳:荷葉15克,枸杞15克,黃芪15克,生地15克,當歸10克連同蓮藕4兩,加水適量燉服即可。
(3)常自覺頭暈、睡不安穩、面色蒼白、月經量少或者沒有來,容易心悸,此屬血虛型的體力不足。可用當歸、川芎、柏子仁、酸棗仁、遠志、黃芪等中藥以補血。
藥膳:黃芪30克,人參5克,當歸15克,川芎10克,鹿茸10克,連同烏骨雞半只,加水燉熟,喝湯即可。
(4)手足容易冰冷、面色蒼白、怕冷、大便常不成形,腰酸,此屬陽虛型。可以用附子、人參、黃芪、黨參、白術、桂枝、干姜等改善體質。
藥膳:五味子10克,人參10克,麥門冬10克,當歸10克,黃芪30克,連同3兩羊肉,加入適量水、蔥及姜,燉服喝湯食肉即可。
2、堅持運動
最理想的選擇是游泳,因它可運動全身肌肉,鍛煉肺部,加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能休息就休息,可以站的時候就省點氣力不走動,可以坐的時候就不站,可以躺下來的時候,就不要堅持坐著。讓兀氣盡快恢復過來。
中氣不足該如何調理,您記住了嗎?
(責任編輯:韓培珍 )
哪些人容易中氣不足呢?中氣不足是中醫的說法,并且表現的癥狀是很明顯的。因此,可以及時發現癥狀并且加以調理。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容易中氣不……詳細>>
生活中有許多人容易出現中氣不足的情形,那么中氣不足的癥狀有哪些呢?如何補中氣效果好呢?中氣不足的常見癥狀:神疲乏力,精力不支,胃口不好,……詳細>>
中氣不足是我們常聽的中醫的一種說法,并且表現的癥狀是很明顯的。因此,可以及時發現癥狀并且加以調理。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容易中氣不足的人群……詳細>>
一般身體虛弱、患上了慢性疾病,會導致脾胃的虛弱,從而引起中氣不足,一旦中氣不足時會導致患者全身沒有力氣、臉色發黃等,中氣不足吃什么中藥。詳細>>
中氣不足是中醫的概念,主要指脾胃氣不足,因此我們根據病因對癥下藥進行治療。飲食對調理中氣不足的病人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中醫認為中氣不足的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