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脾虛證是小兒時期的常見病、多發病,是臨床兒科常見病證,其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精神疲乏但易發脾氣,肢體倦怠,食后腹脹,大便不調(可為稀便、硬結便,有的為完谷不化),畏寒,肢冷,舌質淡或淡紅,舌體胖或有齒痕,指紋淡紅,脈細弱等。病情遷延難愈,還常常導致小孩罹患呼吸系統疾病,嚴重影響孩子生長發育。
孩子脾虛的診斷標準
主要指標:
①食欲不振;②大便失調(包括泄瀉,大便不成形,次數增多或大便難解);③面色萎黃少華;④形體消瘦(體重低于正常同齡同性別平均值10%);⑤舌質淡,苔白。
次要指標:
①肢倦乏力;②腹脹;③浮腫(輕度);④貧血(輕度);⑤口流清涎;⑥睡露睛或多汗;⑦脈細弱、無力,指紋淡(3歲以下);⑧尿木糖排泄率低于正常;⑨唾液淀粉酶負荷實驗低下;⑩血清胃泌素低下。
其他實驗室參考指標:
①尿淀粉酶測定降低;②小腸氨基酸吸收功能試驗降低;③基礎代謝率降低;④細胞免疫檢查功能低下;⑤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⑥肌電檢查顯示肌纖維的興奮功能低下。
凡符合主要指標 4 項或主要指標2項加次要指標1項, 或主要指標1項、次要指標 2 項及實驗參考指標 2 項均可診斷為脾虛證。
脾虛的人如何選擇食物
宜食具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燦米、鍋巴(焦鍋)、意米、熟藕、粟子、山藥、扁豆、證豆、葡萄、紅棗、胡蘿卜、馬鈴薯、香菇等。
忌食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芹菜、筧萊、茭白、葛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批把、梨、西瓜、綠豆腐、肢麥等。其中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有鴨肉、豬甲魚肉、牡頗肉、牛奶、芝麻等;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有養山檀、蘿卜、香菜等。
脾虛食療方法:
1。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于10克,以適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燉煮至稀爛即可。
2。番薯
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3。大棗
性溫,味曾,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兩干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甲養脾”的記載。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對脾虛便搪、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常服用大棗
健脾也可用山藥、白術、意米、土豆、白扁豆、紅薯等,通常是長在地里深處的都可以健脾。用它們熬粥、婉肉、單煮均可,如果放一點荷葉,效果會更好。
(責任編輯:韓培珍 )
所謂“皮胃脾虛”其實就是皮虛、胃虛和脾虛三種。都說人體的內臟與內臟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 皮胃脾虛會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沒有食欲,身體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