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刮痧不僅可以治病還能養生,是中醫常見的一種方法。那么,身體哪些部位可以通過刮痧養生呢?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全身中醫刮痧的不同作用,千萬別錯過了。
全身中醫刮痧的不同作用
刮兩肋,疏肝解郁。肝主疏泄,調節氣機。如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和諧,人的心情就會愉悅、開朗;反之,疏泄功能不正常,氣機不暢,就會出現焦慮、抑郁、煩躁等負面情緒。由于肝經主要分布在人體的兩肋,常刮拭這個區域能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其中,重點是乳頭直線和第六肋間交點的期門穴。刮拭時,動作要慢,尋找并刮拭疼痛或結節的部位。
刮腹部,減小肚子。腹部是人體大部分經絡循經的部位,由于缺乏運動常會造成經絡瘀堵。腹部刮痧可以疏通經絡,幫助贅肉運動,還有緩解便秘、腹瀉的作用。刮腹部時,兩條腿要分開站立,站穩站直,用刮痧板沿一側肋骨的下緣刮拭,一直刮到小腹,再刮向另一側。刮的力度要適中,如果便秘就順時針刮,腹瀉則逆時針刮。
刮頭部,提神醒腦。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鳖^部是人體陽經交會的地方,頭部經脈通暢,會使人精力充沛,腦血管、腦神經功能正常。因而常用刮痧板刮拭頭部,可以振奮陽氣,使人神清氣爽。給頭部刮痧時,可以把頭頂正中央的百會穴當作中心,向四周刮拭,刮到頭皮有溫熱的感覺即可。刮的時候,如果覺得某個地方比較疼痛,可以在那反復刮拭幾下,直至疼痛感消失或減輕。
刮頸肩,活血舒筋。頸肩酸痛多是由于頸肩部氣血瘀滯而導致的。刮痧可以舒筋通絡,活血化瘀,增進局部新陳代謝,使本來僵硬的肌肉放松,消除頸肩部的不適。
刮腳底,緩解失眠。腳是人的“第二心臟”,分布著很多臟器的反射區。在臨睡覺前刮一下腳底板,有促進睡眠,緩解頭痛等多種保健作用。給腳部刮痧,可以先從腳掌到腳后跟方向做全腳底的刮拭,等刮熱后再用刮痧板重點刮拭腳心的涌泉穴。失眠的人,可多刮第四腳趾外側的足竅陰穴和足背部第一、第二腳趾中間的行間穴。
然而,刮痧究竟應該怎么刮呢?
中醫刮痧的方法
病人取舒適體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溫水洗凈局部。
用邊緣光滑的湯匙(或調羹、銅幣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單向重復地刮。
刮痧順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體中間刮向兩側,或每次都由內向外,不得來回刮動。每次每處大約需刮20下左右,皮膚出現深紅色斑條即止。
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頸部兩側。根據病情需要,有時也可在頸前喉頭兩側,胸部、脊柱兩側、臂彎兩側或膝彎內側等處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選擇適合的部位刮痧。
每一部位可刮2~4條或4~8條“血痕”。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條或弧形。
應用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處刮痧。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處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療效果外,還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并不適合刮痧。
哪些人不適合刮痧
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婦女的乳頭禁刮。
心臟病出現心力衰竭者、腎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腫者禁刮。
凡刮治部位的皮膚有潰爛、損傷、炎癥都不宜用此種療法;大病初愈、重病、氣虛血虧及飽食、饑餓狀態下也不宜刮痧。
刮痧要講究方法的同時還需要注意禁忌哦。
(責任編輯:韓培珍 )
現如今的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和保健,因此也愿意嘗試各種不同的養生方法。在各種養生的方法中,中醫養生從始至終都很受到大家的歡迎。在中醫養生中……詳細>>
現在中醫越來越受大家的認可,而中醫刮痧液越來越多做。有的人在生病時很喜歡去刮痧,但是在這里要提醒大家刮痧也需要注意。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詳細>>
作為中醫保健的一個傳統的方法,刮痧是利用刮痧板對身體特定穴位進行刮痧,這樣可以起到排毒、疏通經絡、保健養生的功效。對于那些需要排毒的人來……詳細>>
中醫刮痧,相信你一定聽說過。刮痧是一種在現如今較為流行的養生方法,刮痧是有很多注意事項的,否則就會適得其反。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中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