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疳積?知道嗎?其實啊,這疳積一般多發于小孩子的哦,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什么是疳積?
疳積是積滯和疳癥的總稱,是兒科消化系統最常見的病癥之一。疳和積在程度上有一定區別。積也稱食滯、食積,是指飲食失于節制,造成脾胃運化失常。宿食積而不化所致的一種胃腸道疾患。疳有“甘”和“干”之意。“甘”指飲食過分肥甘厚膩損傷脾胃,“干”是由此而產生身體干瘦。臨床所見,疳癥是積滯日久,正氣耗傷而致營養不良,出現面色萎黃、毛發稀疏、全身消瘦、精神不振等全身衰弱表現。故積滯是疳癥之早期,病變以實為主,疳癥是病之后期。因積滯日久發展而來。故古人有“無積不成疳”、“積為疳之母”。疳和積關系密切,所以,一般統稱疳積。
患上疳積會有什么癥狀呢?
1、厭食。飯入口后久含不呑,吃一頓飯要很長時間。
2、消化功能不好。容易腹脹、大便硬結或腹瀉。
3、免疫力低。經常反復感冒、咳嗽甚至肺炎。
4、煩躁易哭。難以入睡或睡不安寧動則大汗淋漓或入睡汗多。
5、生長不良。面黃瘦弱口氣較重小便短黃或清長大便酸臭或溏薄。
那么,如何治療呢?
脾虛氣弱型:面色黃暗無華、形體消瘦、毛發焦枯、發結如穗、困倦神疲、目無光彩、乳食懶進、頭大頸細、脘腹脹滿、午后潮熱、手足心熱、易哭易怒、睡眠不寧、大便不調、小便如米泔樣。舌質淡紅、苔膩、脈細而滑數。治宜益氣消積理脾為主。
氣血雙虧型:面色蒼白、形體贏瘦、四肢不溫、發稀干枯、睡眠露睛、哭聲無力、腹部凹陷、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完谷不化、大便溏泄。舌質淡脈弱無力。治宜益氣養血健脾為主。
(責任編輯:鄧瑩瑩 )
嬰兒疳積?積是疳證和積滯的總稱,積滯與疳證是一病證的兩種不同病理階段,積滯輕,疳證重。積滯是小兒傷于乳食,損傷脾胃而致脾胃運化失司,積聚……詳細>>
疳積散是一種治療疳積蟲積,心跳驚嚇、面黃肌瘦,不思飲食,易哭易怒、磨牙挖鼻、化痰定驚,大便閉周的藥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