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很多人習慣用中醫的拔罐來治療疾病或者去除疼痛、緩解疲勞等。拔罐也確實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但自行拔罐時的注意事項卻很少有人留意,那么拔罐注意些什么呢?
預防暈罐
和暈針一樣,暈罐也是一種血管抑制暈厥。其發生率雖無針刺高,但也絕非罕見。臨床表現和暈針類似,如頭暈、胸悶、惡心欲嘔,肢體發軟,冷汗淋漓,甚者可出現瞬間意識喪失等。因此,應引起充分重視。
選取適當體位
拔罐療法的體位選擇原則是:局部平坦、松馳,且能保持固定一定時間。因為局部肌肉緊張,不利于吸拔,而變動體位,可造成罐具脫落。在不影響取穴的前提,一般多選臥位,一是此體位易于固定的操作,二是罐具脫落不易摔碎。
避免燙傷
應注意熟練掌握各種吸拔之法,動作要正確、迅速。每種吸拔法之注意點,已有詳細說明,這里不再贅述。需要提一下的是,在機體凹凸不平處,特別是關節部位拔罐時,往往不易操作,即使拔住,也容易發生漏氣。
其實拔火罐除了注意事項外,原來拔罐后留下的印記是一種語言,傳達人體的疾病所在。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不同的罐印其身體的問題亦不同。
如果罐印紫黑而黯,一般表示體有血瘀,如行經不暢、痛經或心臟供血不足等,當然,如患處受寒較重,也會出現紫黑而黯的印跡。如印跡數日不退,則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療一段時間。如走罐出現大面積黑紫印跡時,則提示風寒所犯面積甚大,應對癥處理以驅寒除邪。
罐印發紫伴有斑塊,一般可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癥。
罐印呈散紫點,深淺不一,一般提示為氣滯血瘀之證。
淡紫發青伴有斑塊,一般以虛癥為主,兼有血瘀,如在腎俞穴處呈現,則提示腎虛,如在脾俞部位則系氣虛血瘀。此點常伴有壓痛。
罐印鮮紅而艷,一般提示陰虛、氣陰兩虛。陰虛火旺也可出現此印跡。
罐印呈鮮紅散點,通常在大面積走罐后出現,并不高出皮膚。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則預示該穴所在臟腑存在病邪。(臨床中有以走罐尋找此類紅點,用針刺以治療疾患的。)
罐印灰白,觸之不溫,多為虛寒和濕邪。
罐印表面有紋絡且微癢,表示風邪和濕癥。
罐體內有水氣,表示該部位有濕氣。
罐印出現水泡,說明體內濕氣重,如果水泡內有血水,是熱濕毒的反映。
拔罐區出現水泡,水腫水氣過多者,揭示患氣證。
出現深紅、紫黑或丹痧,或觸之微痛兼見身體發熱者,提示患熱毒證,身體不發熱者,提示患淤證。
皮色不變,觸之不溫者,提示患虛證。
吸拔后沒有罐跡或雖有但啟罐后立即消失,恢復常色者,則多提示病邪尚輕。當然,如取穴不準時也會拔無罐跡。也不能以一次為準,應該多拔幾次確認是否有癥癥。
(責任編輯:鄧美如 )
文章關鍵詞:
拔火罐是我國中醫養生治病常見的一種方法,在科技發達的此時仍然受到人們的青睞。在拔火罐后會留下不同的印記,這些印記代表了什么呢?今天就來為……詳細>>
中醫拔罐已經悄然走近人們生活,無論是在醫院治療還是在家庭保健。但是許多人對于拔罐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實,拔罐后留下的印記是一種語……詳細>>
拔罐是中醫治療中一種常見的手法,那么拔罐有什么作用呢?如何如何通過拔罐來檢查自身的身體狀況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詳細>>
拔罐可以幫助我們疏通經絡,調整氣血,中醫可以根據拔罐的顏色來了解我們的身體疾病情況。究竟什么顏色昭示什么樣的疾病呢?詳細>>
中醫拔罐在我國的歷史上是一種常用來治療疾病的方法,對養生更是有很大的功效。那么,拔罐有什么要注意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