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糖尿病目前已成為繼癌癥、冠心病之后的第三種嚴重危及人們生命健康的疾病。在我國,每10人中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發病率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可預防可控制,只要保持合理膳食、樂觀心態和適當運動,糖尿病患者可過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壓力的加劇,糖尿病的發病率近年來逐年攀升,且呈年輕化趨勢。臨床觀察發現,過去糖尿病患者年齡主要在50歲以上這個年齡層,而現在40歲上下年齡段的患者越來越多。我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初糖尿病患病率僅為0.67%,2002年增到2.6%,到現在已猛增至9.7%。生活水平好了,發病率反而居高不下。過去很多疾病是由營養不良引起的,而現在則多由營養過剩導致的。”糖尿病可導致多系統損壞,出現并發癥,嚴重者可致死亡。例如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壓發病率比正常人高1.7倍,缺血性心臟病與腦中風高3倍,下肢壞疽高5倍,腎功能衰竭高17倍,雙目失明高25倍。
糖尿病發病既有先天遺傳因素,也受后天生活不節律影響。糖尿病初期表現為口舌干渴、腰酸腿軟、視力模糊,皮膚瘙癢、多汗、肥胖和或消瘦,少部分人還伴有牙齦病變,若出現以上癥狀的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中醫治療糖尿病優勢顯著
糖尿病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臨床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癥狀。中醫稱其為“消渴證”,對它的認識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幾千年前,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就記載過“消渴證”這一病名。漢代名醫張仲景《金匱要略》的消渴篇對“三多”癥狀亦有記載。糖尿病患者的小便是甜的,病名由此而來。
中醫治療糖尿病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糖尿病初期、血糖波動較大、減少繼發性降糖失效的情況下,中醫進行干預治療有明顯療效。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伴有并發癥,多種疾病交雜使得病情更為復雜。“這時候中醫運用整體觀,對各種疾病進行辨證,因人制宜進行綜合治療,效果明顯、副作用小,能有效緩解癥狀,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針對糖尿病初期患者,中醫中最為常用經方的是“白虎加人參湯”,在疾病后期,可用“腎氣丸”、“六味地黃丸”、“中醫開方多是湯藥,一人一方,因病論治,不同病癥藥物用量酌情增減。” 也可用中藥代茶飲,輔助治療,以及對于糖耐量異常的病人進行治療,常根據病人的不同體質選用不同的干預治療。
均衡營養是防控關鍵
“糖尿病”三個字,重在“糖”字,就是涉及到飲食方面。糖尿病在古代為帝王貴族之病,多發生在肥胖、多食富有者之中。如《黃帝內經》曰:“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傳統中醫認為,消渴多因嗜酒厚味,損傷脾胃,運化失職,消谷耗津,縱欲傷陰而改陰虛燥熱發為本病。
在生活中,常有患者認為糖尿病者就不應該吃糖分高的食物,少吃或不吃主食,這是誤區。“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樂觀心態是防控疾病的三大法寶,其中科學的飲食習慣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任何一類食物過多或過少食用都不恰當。”在每天吃的食物中,脂肪和蛋白質的比例最好分別占1/5,2/5-3/5為碳水化合物。有一個簡單的估算方法:在一個6寸的餐盤里,蔬菜占1/2,主食占1/4,肉類占1/8,蛋白質占1/8,是均衡營養的最佳搭配比。
定期認真的血糖監測
無論是飲食治療、運動療法還是使用降糖藥物甚至胰島素治療,定期而規律的血糖監測以了解治療效果都是必需的。一般病人或病情穩定的患者監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就可以了。
應用胰島素或磺脲類降糖藥、病情不穩定、血糖波動大的患者最好每隔一段時間測量血糖譜:含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小時血糖和臨睡前血糖,醫生有時還會根據病情建議測量夜間0點、2點或4點時的血糖以了解整體血糖情況,指導調整用藥。
(責任編輯:鄧美如 )
文章關鍵詞:
糖尿病是一類世界性的常見疾病,治療糖尿病方法也是不少人關注的健康問題,中醫指出,采用的是控制飲食、調攝情志、適當運動、藥物調理等綜合治療……詳細>>
糖尿病人的后期調理很重要,調理主要從飲食入手,但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人吃什么不是都一樣的,糖尿病中醫上分為四個癥型,分別有不同的飲食良方調……詳細>>
中醫認為,脫發多因房勞過度,腎精虧損,或思慮過度,氣血生化乏源,或久病體虛,致肝腎精血不足,毛發失養而落;或肝氣郁結,氣滯血瘀,瘀血不去……詳細>>
中醫講究天人感應,二十四節氣天時不同,養生方法也不同。春分,又稱為“日中”、“日夜分”,是一個陰陽各半的特殊節氣,人們不妨按照木、火、土……詳細>>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中醫怎么正確治療糖尿病方法呢?一般來說,人們大概只知道糖尿病跟人體胰島素分泌失調有關,并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