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重癥監護室的病人或休克、大面積燒傷、嚴重外傷或感染、器官衰竭(如急性腎功能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肝功能衰竭)病人一旦發生上消化道出血,首先要考慮應激性潰瘍所致的可能。因病灶過淺鋇餐X線檢查沒有診斷價值。纖維胃鏡檢查可以排除其他出血病變,明確診斷。若出血量大,看不清楚,可以作選擇性動脈造影。
在發生應激情況后幾小時內若作纖維胃鏡檢查幾乎所有病人均可發現胃粘膜蒼白,有散在的紅色瘀點局限于胃底。顯微鏡檢查可見粘膜水腫,粘膜下血管充血,很少炎癥細胞浸潤。電鏡檢查多處上皮細胞膜破壞,有的地方整片上皮細胞脫落,暴露其下的粘膜固有層。發生應激情況24~48小時后整個胃體粘膜有1~2mm直徑的糜爛,顯微鏡下可見粘膜有局限性出血和凝固性壞死。如果經過昨蘇病人情況好轉,在3~4天后檢查90%病人有開始愈合的跡象。一般10~14天完全愈合。若病人的情況繼續惡化則糜爛灶相互融合擴大,全層粘膜脫落,形成潰瘍,深達粘膜肌層及粘膜下層,暴露其營養血管。如果血管腐爛破裂,即引起出血。最先的表現為出血。出血時并非病變開始時,在此前病變已有一段時間。起初粘膜病變淺而少,不引起出血,以后病變增多加深,若不采取防止措施即可出血。出血一般發生在應激情況開始后5~10天。出血時不伴疼痛。出血是間歇性的,有時兩次間隔數天,可能由于病灶分批出現,同時有舊病灶愈合和新病灶形成。
應激性潰瘍多見于應激后5~10天,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就是在重度創傷、感染及休克狀態下出現消化道出血。經胃酸作用后,引流的胃液呈黑褐色或咖啡色且形成絮狀,出血量大時,有嘔血、黑便,以至發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胃鏡檢查可見胃黏膜呈廣泛性糜爛,且有多發的淺表小潰瘍,這些改變與消化性潰瘍、急性胃炎有所區別。
(責任編輯:楊綺琴 )
文章關鍵詞:
胃酸是產生潰瘍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胃酸就不會產生潰瘍。正常人的胃粘膜接觸胃酸和胃蛋白酶而不被消化是因為胃粘膜有自身保護作用。胃粘膜的保護……詳細>>
對于應激性潰瘍發生大出血時,由于病者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手術,加以術后再出血發生率高所以一般先用內科治療,無效時才考慮外科治療。內科治療……詳細>>
目前國內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按燒傷深度分為Ⅰ度、淺Ⅱ度、深Ⅱ度、Ⅲ度。臨床習慣上稱Ⅰ度、淺Ⅱ度為淺度燒傷,深Ⅱ度、Ⅲ度為深度燒傷,其癥狀……詳細>>
導致燒傷的化學物質不下數千種。化學燒傷的特點是某些化學物質在接觸人體后,除立即損傷外,還可繼續侵入或被吸收,導致進行性局部損害或全身性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