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淋巴結腫大?淋巴瘤征兆不可掉以輕心
淋巴瘤是我國常見十大腫瘤之一,這些年病例呈遞增趨勢,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全身各組織器官均可受累,伴發熱、盜汗、消瘦、瘙癢等全身癥狀。因為淋巴遍布于我們全身,各個部位均有病變可能。
淋巴瘤早期癥狀
1、淋巴結腫大
包括淺表和深部淋巴結,其特點是腫大的淋巴結呈進行性、無痛性,質硬,多可推動,早期彼此不粘連,晚期則可融合,抗炎、抗結核治療無效。淺表淋巴結以頸部為多見,其次為腋下及腹勝溝。深部以縱隔、腹主動脈旁為多見。
2、淋巴結腫大引起局部壓迫癥狀
主要是指深部淋巴結,如腫大的縱隔淋巴結,壓迫食道可引起吞咽困難;壓迫上腔靜脈引起上腔靜脈綜合癥;壓迫氣管導致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及紫紺等。
3、發熱
熱型多不規則,多在38—39C之間,部分病人可呈持續高熱,也可間歇低熱,少數有周期熱,多數病人還有夜間或入睡后出汗的現象。
淋巴瘤的臨床檢查
(一)血象
淋巴瘤的血象變化多為非特異性,臨床差異很大。
1、霍奇金病血象變化發生較早,常有輕或中度貧血。10%屬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偶伴有抗入球蛋白試驗陽性的溶血性貧血。白細胞多正常,少數輕度或明顯增多,伴中性粒細胞增多。約1/5病例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晚期淋馬上 細胞減少。
2、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白細胞數多正常,伴有相對或絕對性淋巴細胞增多。進展期可見淋巴細胞減少及細胞免疫反應降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或血小板減少均很罕見。約20%彌慢性原淋巴細胞型淋巴瘤晚期可轉化至白血病期,此時血象酷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極個別患者化療后也可發生髓性白血病。
3、當骨髓被廣泛浸潤或發生脾機能亢進時,可有全血細胞減少癥。二、骨髓象大多為非特異性,對診斷意義不大。淋巴瘤累及骨髓者很少經骨髓液涂片細包形態學檢查而發現,如作骨髓活檢,則陽性率可提高9%~22%。在霍奇金病骨髓象中,如能找到里斯氏細胞,對診斷有幫助。里斯氏細胞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稱為診斷性里斯氏細胞,另一類是里斯氏細胞的變種,后者又可分為三型:
①腔隙型里斯氏細胞,常在細節硬化型中出現;
②多倍性里-斯氏細胞,常見于淋巴細胞耗竭型;
③多形性里斯氏細胞,也多見于淋巴細胞耗竭型。診斷性里斯氏細胞的大小不一(20~60um),形極不規則,胞質嗜雙色性;核外形不規則,如相互聯歡結呈鏡影狀最為典型;核染質呈網狀,粗細不均,核仁可達核的1/3。當非霍奇金淋巴瘤轉化至白血病期,骨髓象呈現典型白血病象。
(二) 其他實驗檢查
1、放射、放射性素檢查
當疑有繃膈、肺門淋巴結及肺部淋巴瘤時,可作胸后前位及側位X線攝片。前上縱膈及肺門淋巴結的明顯腫大常提示淋巴瘤,但也要除外結核或真菌感染。對可疑部位則作斷層攝片以進一步證實。疑有腹膜后淋巴結腫大者,可作下肢淋巴造影:淋巴瘤表現為淋巴結腫大伴造影劑泡沫樣分布或(和)斑點狀凝聚,中心充盈缺損以及淋巴管堵塞等征象。淋巴造影的正確率可達890%左右,尤其是主動脈旁淋巴結病變,但第2腰椎以上淋巴強常不能顯示。更不能顯示腸系膜、肝門、脾門淋巴結及肝臟有無侵犯。肺實質病變、碘對敏史或臨床已肯定為III或IV期,尤其膈下已有腫塊者,均為淋巴造影的禁忌證。CT還能發現臟器病變,如肝、脾病變呈大小不等的密度減低區,腎、膀胱病變為大小不等的腫塊,使臟器移位。骨骼疼痛或有明顯按壓痛部位可作X線攝片。血清堿性磷酶及血鈣增高,尤其當血象抑制時,更應疑及骨骼部位的累及,特別是胞腰、椎、骨盆、長骨近端等處。
放射性核素67鎵掃描對檢測組織細胞型淋巴瘤尤為靈敏,對縱隔病變有高度敏感性(80%~95%),腹膜后淋巴結為10%~60%。
2、B超聲波檢查
能發現直徑﹥2㎝的淋巴結,但無法明確腫大的原因。B超能辦助發現肝脾腫大及肝脾中明顯的腫瘤結節,但無法證實彌漫性浸潤。
3、細胞形態學檢查
如有全血細胞減少,血清堿性磷酸酶增高或骨骼病變時,可作骨髓涂片及活檢檢查以尋找里-斯氏細胞或淋巴瘤細胞。但是里-斯氏細胞也可見于各種惡性腫瘤如乳腺癌、肺癌,甚至非惡性疾病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等。因此當缺乏霍奇金病組織學證據時,單獨找到里-斯氏細胞,并不具有特征性。此外在胸水、腹水中也可找瘤細胞,但機會不多。
(責任編輯:鄧瑩瑩 )
專家答疑
肺部出現陰影是否一定需要手術切除?
2024-10-21兩個多月寶寶的養育需注意哪些方面
2024-10-21女兒胃口不好該如何改善?
2024-10-21乳房有點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10-21寶寶到了年齡還不會走路是什么原因
2024-10-21小孩頭發很黃的原因有哪些
2024-10-21酒精對胰腺炎的影響程度如何?
2024-10-21伊曲康唑膠囊能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療?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