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的微創介入治療
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發展,血管瘤的微創介入治療以其創傷輕微、副反應小、針對性強、康復快等特征,成為公認的血管瘤首選治療方法之一,已成為現今血管瘤綜合治療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發展前景的技術。
介入放射學具體是什么?
介入放射學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期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邊緣性學科。它是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以影像診斷學和臨床診斷學為基礎,結合臨床治療學原理,利用導管、導絲等器材對各種疾病進行診斷及治療的一系列技術。即:在影像醫學(X線、超聲、CT、MRI)的引導下,通過經皮穿刺途徑或通過人體原有孔道,將特制的導管或器械插至病變部位進行診斷性造影和治療,或獲得病理學、細菌學、生理生化學、細胞學和影像資料的一系列診斷方法。
介入放射學診療血管瘤是影像診斷學、選擇性血管造影、細針穿剌和細胞病理學等新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包括兩個基本內容:
1、以影診斷學為基礎,利用導管等技術,影像監視下對血管瘤、血管畸形進行非手術治療。
2、在影像監視下,利用經皮穿剌、導管等技術,取得組織學、細菌學、生理和生化資料,以明確血管瘤的性質。
血管瘤微創介入治療將成重點
根據小兒血管瘤的病理學特點,早期治療很關鍵,隨著患兒年齡的增長引起血管瘤的畸形的血管管徑越來越粗,畸形增生的血管越來越多,將失去早期病情輕、治療難度小的最佳治療時機。
可以想象,在我國每年新增的30萬小兒血管瘤病例中,50%屬于血管畸形類的血管瘤,也就是15萬左右的血管畸形患兒中有相當一部分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在不久的將來,小兒血管瘤微創介入治療會成為主體,目前已經開展的嬰幼兒超導介入消融技術治療技術已經成功治愈一部分血管畸形類的海綿狀血管瘤和蔓狀血管瘤。
目前非手術微創介入技術超導介入消融技術已經取得成功,用以治療海綿狀血管瘤、蔓狀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其主要優點是創傷小、痛苦少、不留疤痕、治療時間短、治愈率高。專家談到,淋巴血管瘤的介入治療已經在研究中,多學科聯合,生物醫學工程、仿生學技術將應用于新的設備的開發,研制出具有針對性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我國學者在未來的更多時間將投入精力進行研究,預計治療淋巴血管瘤會有新的突破性進展。
如今,血管瘤的治療策略已經發生改變,無論是單純的靜脈畸形還是動靜脈畸形,凡是適應癥的病例,大部分被經導管微創介入治療所代替。由某醫院統計的治療數據可以看出,血管畸形微創介入治療例數已超過千數,而且這一發展趨勢將不可逆轉。
(責任編輯:鄒華振 )
專家答疑
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哪些甲狀腺疾病可能會有遺傳性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