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影像學檢查
肝癌是指發生于肝臟的惡性腫瘤,包括原發性肝癌和轉移性肝癌兩種,人們日常說的肝癌指的多是原發性肝癌。原發性肝癌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最新統計,全世界每年新發肝癌患者約六十萬,居惡性腫瘤的第五位。
肝癌檢查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臟影像學檢查。甲胎蛋白是目前常用的,也最簡單實用。我國60%以上肝癌病例的血清AFP>400 μg/L,95%的肝癌患者具有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背景,10%有丙肝病毒(HCV)感染背景,還有部分患者HBV和HCV重疊感染,因此如果在病毒性肝病基礎上合并AFP> 400 μg/L應該高度懷疑肝癌可能,盡早完善影像學相關檢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1.實時超聲造影對于小肝癌的鑒別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常用于肝癌的早期發現和診斷,對于肝癌與肝囊腫和肝血管瘤的鑒別診斷較有參考價值,而術中超聲直接在開腹后的肝臟表面探查,避免了超聲衰減和腹壁、肋骨的干擾,可發現術前CT、超聲檢查皆未發現的肝內小病灶。但是,超聲檢查容易受到檢查者經驗、手法和細致程度的影響。
2.CT檢查肝癌有以下方面的優勢:CT增強掃描可清楚地顯示肝癌的大小、數目、形態、部位、邊界、腫瘤血供豐富程度,以及與肝內管道的關系;對門靜脈、肝靜脈和下腔靜脈是否有癌栓,肝門和腹腔淋巴結是否有轉移,肝癌是否侵犯鄰近組織器官都有重要的診斷價值;還可通過顯示肝臟的外形、脾臟的大小以及有無腹水來判斷肝硬化的輕重,因此CT已經成為肝癌診斷的重要常規手段。特別是CT動態增強掃描可以顯著提高小肝癌的檢出率;肝動脈碘油栓塞3~4周后進行CT掃描也能有效發現小肝癌病灶。
3.MRI具有很高的組織分辨率和多參數、多方位成像等特點,而且無輻射影響,因此MRI是繼CT之后的又一高效而無創傷性的肝癌檢查診斷方法。應用肝臟的特異性MRI造影劑能夠提高小肝癌檢出率,對肝癌與肝臟局灶性增生結節、肝腺瘤等的鑒別亦有較大幫助;另外,對于肝癌患者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療效的跟蹤觀察,MRI較CT有更高的臨床價值,對肝內小病灶的檢出、血管的情況以及腫瘤內結構及其壞死狀況等的顯示有獨到之處,可以作為CT檢查的重要補充。
4.PET-CT是將PET與CT融為一體而成的功能分子影像成像系統,既可由PET功能顯像反映肝臟占位的生化代謝信息,又可通過CT形態顯像進行病灶的精確解剖定位,并且同時全身掃描可以了解整體狀況和評估轉移情況,達到早期發現病灶的目的,同時可了解腫瘤治療前后的大小和代謝變化。
5.選擇性肝動脈造影是侵入性檢查,同時進行化療和碘油栓塞還具有治療作用,可以明確顯示肝臟小病灶及其血供情況,選擇性肝動脈造影適用于其他檢查后仍未能確診的患者。
(責任編輯:徐惠珍 )
專家答疑
種植牙骨粉多少錢一克
2024-10-25金屬烤瓷牙多少錢一顆
2024-10-25馬里蘭橋修復義齒圖解
2024-10-25種牙什么情況下需要加骨粉
2024-10-25全口種植牙齒一般需要多少錢
2024-10-25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