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梨以其表面光潔,個大豐滿,多汁酥脆,營養豐富和無公害等幾大特點,并有多個品種對外銷售,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詳細介紹
碭山酥梨 原產于安徽省碭山,是古老的地方優良品種。在遼寧、山西、山東、陜西、河南、四川、云南、新疆等省(區)均有栽培。在陜西渭北、山西南部及新疆栽培品質及外觀均優于原產地。該品種有4個品系即白皮酥、青皮酥、金蓋酥、伏酥。以白皮酥品質最好。果實近圓柱形,頂部平截稍寬,平均單果重250克,大者可達1 000克以上;果皮綠黃色,貯后黃色;果點小而密;梗洼淺狹,中廣有條銹式片銹;萼片多脫落;果心小;果肉白色,中粗,酥脆,汁多,味濃甜,有石細胞;含可溶性固形物11%-14%,可溶性糖7.35%,可滴定酸0.10%,維生素0.21毫克/百克。樹勢強,萌芽率為82%,一般剪口下多抽生2個長枝。定植后3-4年開始結果。以短果枝結果為主,腋花芽結果能力強。短果枝占65%,腋花芽20%,中果枝7%,長果枝8%,豐產性好,管理好豐產穩產。適應性極廣,對土壤氣候條件要求不嚴,耐瘠薄,抗寒力中等,抗病力中等。在山東泰安9月中下旬成熟,果實發育天數135天,營養生育天數為207天。該品種果大質優,外觀好,比較豐產穩產,在晚熟品種中為適宜性最廣的優良品種。在西北黃土高原冷涼地區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紅香酥梨 果實長卵圓形或紡錘形,平均單果重200克,最大果重498克;果面潔凈、光滑、果點大,總糖9.47%,總酸0.08%,維生素C1.2毫克/百克。品質極上。果實在華北地區9月下旬成熟,常溫下可貯2-3個月。 該品種外觀艷麗,結果早、豐產。適應性強,較抗梨黑星病,黑斑病。是一個極有希望的紅皮晚熟耐貯新品種。 祁縣酥梨 祁縣酥梨有著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風味獨特、品質上乘,多次榮獲國家和省、市金獎,被譽為“果中一絕、梨中上品”。1996年祁縣被確定為國家級優質酥梨基地縣,2005年祁縣酥梨被授予“中華名果”稱號。 隰縣細肉酥梨 科院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組織有關專家對隰縣“細肉酥梨”新品種考察2008年9月10日,山西省林業廳,農科院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組織有關專家一行五人,(成志敏:省林業種苗總站站長;王貴:省林科院高級工程師、教授、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家;李幫同:省林業種苗總站科長;吳曉玲:省林業種苗總站科長;牛自勉:省農科院果樹所副所長)在政府王曉龍副縣長、老促會王登華會長、科技局局長張建功、支部書記金鐘鳴以及縣果樹專家、酥梨芽變選育者張天生等陪同下,在山西省隰縣細肉酥梨芽變選育基地,對隰縣科技局高檔水果新品種試驗基地與山西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研究中心共同選育的細肉酥梨芽變品種進行了田間實地考察,希望通過實地考察申報山西省果樹新品種。在實地考察中,專家們通過對酥梨新品種和原有酥梨的品嘗、對比、對照,認為新品種個大、皮薄、核小、含糖量高、果肉細膩、外型美觀、口感特好、成熟期比酥梨提早成熟10天以上,果實特點穩定,綜合性性狀優于當地梨樹主栽品種酥梨,是一個優良的酥梨芽變品種,具其果品特性,暫定名為“細肉酥梨”。 通過對基地的實地考察,專家們一致認“細肉酥梨”以新的品種確定下來。同時王貴教授對隰縣科技局高檔水果新品種試驗基地提出新的希望和建議:1、立項,盡早納入國家計劃;2、科學管理,有機栽培、生產無公害果品;3、系統的完善審定資料;4、大力推廣、做大、做強、加大科技含量,以樹定產,大打品牌效應,保證質量,保證產量,生產標準化、技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