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骨茶Bak-Kut-Teh(福建語)是馬來西亞的美食之一,是一道以豬肉和豬骨配合中藥煲成的湯底,其獨特的風味享譽全馬,甚至揚名海外,深受各地游客喜愛。其中,就以巴生肉骨茶最為聞名。肉骨茶分為新加坡的海南派及馬來西亞的福建派,海南肉骨茶有較重胡椒味,而福建肉骨茶有較重藥材味。--詳細介紹
福建人所經營的肉骨茶比較接近新加坡的潮州肉骨茶,多數集中在中南區和秋杰路福建人聚居的地方。 另一種是廣東人經營的肉骨茶,湯有很濃的當歸味,色澤比較接近新加坡福建肉骨茶的濃黑。 潮州肉骨茶湯色金黃、新加坡的潮州肉骨茶,原原本本湯色并不濃黑,也不是現今的越煮越“美白”的。潮州人最講究湯色要金黃,湯面還要浮著油珠,端出來時要有肉骨香味。這種香味是出自龍骨與排骨二者熬煮出來的香味。 煮潮州肉骨茶是很考究的,肉骨要洗凈生煮,煮滾時要邊煮邊撈去浮上湯面的血水泡沫。湯不加醬油,只用魚露提鮮。黑醬更加講究,當年只選用淘大同的金標醬油吊色,求其色澤金黃。下調料的時間也很講究,時間掌握不好,湯味就全然不同。早期的潮州肉骨茶檔,除了肉骨湯之外,還有豬內臟和豬尾,豬尾湯就是真正的“白美”見人。除此之外,還有香滑的鹵豬腳和咸菜尾(咸菜切細用鹵豬所撈出之油湯熬煮而成)。這就是潮州肉骨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