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ive苣荬菜為菊科植物匍莖苦賣菜的嫩莖葉,含乳汁,高20~70cm,具長匍匐莖,地下橫走,白色。莖直立,單葉互生,莖生葉基部漸狹成柄,邊緣具疏淺裂;莖生葉無柄,基部耳狀抱莖。頭狀花序單一或2~8個于莖頂排成傘房狀。花兩性,皆為黃色舌狀。瘦果長圓形,冠毛白色。開花期在6~9月,結果期在7~10月....--詳細介紹
Endive苣荬菜為菊科植物匍莖苦賣菜的嫩莖葉,含乳汁,高20~70cm,具長匍匐莖,地下橫走,白色。莖直立,單葉互生,莖生葉基部漸狹成柄,邊緣具疏淺裂;莖生葉無柄,基部耳狀抱莖。頭狀花序單一或2~8個于莖頂排成傘房狀。花兩性,皆為黃色舌狀。瘦果長圓形,冠毛白色。開花期在6~9月,結果期在7~10月。主要分布于我國西北、華北、東北等地,系野生于荒山坡地、海灘、路旁。苣荬菜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耐旱、耐寒、耐貧瘠、耐鹽堿近年來,由于苣荬菜的保健功能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山東各地已開始進行人工種植。又由于苣荬菜耐鹽堿的特性,在濱海及內陸鹽堿地區均有大規模的栽培。其越冬栽培可于春節及早春蔬菜淡季上市。一般采用大棚栽培,9月中下旬播種,3~4片葉時定植,8~9片葉時,收割其嫩莖葉供食,每25~30天收割1次,至5月中旬結束。東北食用多為苦荬菜蘸醬;西北食用多為包子、餃子餡,拌面或加工酸菜;華北食用多為涼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