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地瓜的存儲方法
存放時間長的地瓜水分會散失,糖分相對增多,因此老年人還應該盡量吃新鮮的地瓜。
地瓜就是所說的紅薯,它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經常食用對身體非常有益,秋季地瓜采收結束,開始儲藏。地瓜含水量高,組織幼嫩,皮薄易破損,易受冷害和感染病害而發生腐爛,貯藏時尤其要注意腐爛。
爛窖原因
冷害是指薯塊長期處于9℃以下低溫,新陳代謝活動受到破壞。一般在窖溫8℃至9℃下10天,或窖溫5℃至6℃下6天,或窖溫2℃至3℃下3天,均易產生冷害;凍害,溫度下降到-1.3℃至2℃時,就易產生凍害,受凍害或冷害后,易引起病菌侵入。
造成大量爛窖;濕害,貯藏初期氣溫較高,薯體呼吸旺盛,薯堆內水汽上升,遇冷時凝結成水珠,受濕害易使薯體腐爛,病害,貯藏期造成爛窖的主要病害有黑斑病、軟腐病、干腐病和線蟲病4種。
防治爛窖的綜合措施
地瓜收獲應掌握在當地旬平均氣溫降至14℃至15℃時為宜,一般在11月上旬立冬前后收獲,搶晴天收挖。在操作時,要注意精收細運,盡量防止挖傷、擦傷、撞傷。進窖前,刮去窖壁舊土,用石灰漿涂抹處理。
窖底鏟除陳土15厘米厚,清除陳土后,撒上層石灰,用硫磺熏窖。每立方米用硫磺50克,點燃后封閉窖口熏1至2天,再打開通氣孔。窖內噴灑黃瓤地瓜和白瓤地瓜。黃瓤地瓜體形較長,皮呈鉀混合,密閉熏蒸。
地瓜進窖后,切忌封窖過早,注意通風散熱,防止燒窖,保持15℃至20℃的溫度和90%的相對濕度。冬至以后,寒潮頻繁,氣溫較低,應注意保溫防寒,使窖內堆溫保持12℃至13℃左右為宜。立春后,天氣時冷時熱,氣溫變化無常,而此時地瓜開始萌動,抗性減弱,容易腐爛,因此,天氣轉暖時應及時通風降溫。
井窖貯藏:選擇地勢高、土質堅實、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向下挖一井筒,一般直徑1米左右,井筒深5~6米。貯藏室的大小可根據貯藏量多少而定。貯藏室內要墊10~15厘米厚的干沙,其上放置地瓜。地瓜只能裝七成滿,以便留出換氣的地方,否則會因濕、熱而加重腐爛。
棚窖貯藏:一般挖寬約2米,長3~4米,深2米左右的地窖。將地瓜由底向上逐塊堆積,應避免地瓜與窖壁直接接觸。
屋窖貯藏:屋窖的結構與普遍房屋相似,但墻壁屋頂很厚,四周密封,窗戶打開,有加溫用的火道,可進行高溫愈傷處理。屋窖有大屋窖(貯1萬~5萬千克)和小屋窖兩種。小屋窖的窖體小,省工省料,適合農戶貯藏用,一般每窖可貯1500~3000千克。
室內存儲法:地瓜怕冷,當溫度過低時,就會受凍,形成硬心,蒸不熟、煮不爛;如溫度過高時,又會生芽,最好把室溫控制在15℃左右。地瓜受了潮濕,很容易引起病菌侵害,造成腐爛,最好放在透氣的木板箱內保存。
如果沒有木箱,在堆放地瓜的地方和靠墻處,應墊上木板,薯堆上再蓋些東西,以防受潮。在溫暖的白天里,要適當打開窗口換換氣,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應防止冷風吹入。從市場上買回的地瓜最好放在太陽下曬幾小時,以減少傷口水分,促使愈合,在取用時,要輕拿輕放,避免碰傷。
切片曬干保存法:把地瓜切片,放到房上或向陽、干燥、通風的地方晾曬。注意不要受雨雪。曬干后,放在室內干燥地方保存起來,吃前用水泡一下。
(責任編輯:蘇雅婷 )
文章關鍵詞:
腐竹適于久放,但應放在干燥通風之處。過伏天的腐竹,要經陽光曬、涼風吹數次即可。含水分過高的腐竹可以晾曬,使水分降低,然后裝入食品袋,扎緊……詳細>>
營養損失、口感變差、細菌繁殖、毒素產生……這些變化會發生在保存不當的食物身上。日常生活中,哪些錯誤做法會導致這些變化,又該如何阻止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