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魚腥草,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多年生草本,全體有魚腥臭味。葉互生,心形,有細腺點,下面常帶紫色;托葉膜質條形,下部與葉柄合生成鞘,穗狀花序頂生,花序基部有總苞片4枚,白色,花瓣狀;花小,兩性,無花被;雄蕊3枚,花絲下部與子房合生;雌蕊由3枚下部合生的心皮組成,子房上位。蒴果頂端開裂。
中草藥性狀:莖呈扁圓柱形,扭曲,長20~35cm,直徑0.2~0.3cm;表面棕黃色,具縱棱數條,節明顯,下部節上有殘存須根;質脆,易折斷。葉互生,葉片卷折皺縮,展平后呈心形,長3~5cm,寬3~4.5cm;先端漸尖,全緣;上表面暗黃綠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綠色或灰棕色;葉柄細長,基部與托葉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頂生,黃棕色。搓碎有魚腥氣味。
一、哪些人不能吃魚腥草?
虛寒性體質及疔瘡腫瘍屬陰寒,無紅腫熱痛者忌食。
二、魚腥草的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適宜流行性感冒患者、經常便秘、脾胃濕熱、脘腹脹滿、惡心嘔吐、不思飲食者。
三、魚腥草的食用禁忌
1、魚腥草性較寒冷,不宜多食。
2、多食令人氣喘。
3、久食之,發虛弱,損陽氣,消精髓。
4、掌握好用量:如果是干的,盡量控制在30克內;如果是鮮品,可增至100克。
5、不要連續多次食用,一周吃2-3次即可。
(責任編輯:蘇雅婷 )
文章關鍵詞: